P2P网络中的版权保护与技术研究
1. P2P网络版权保护机制
在P2P网络中,版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应对非法文件共享,采用了多种策略。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诱饵节点来检测可疑的对等节点。分布代理会随机招募一些客户端作为诱饵,向可疑对等节点发出非法请求。
1.1 诱饵节点机制
当诱饵节点发出非法请求后,如果收到干净的文件块,表明该对等节点可能存在勾结行为,诱饵节点会报告这种勾结事件。然而,由于诱饵节点是随机选择的,报告可能存在误差或作弊风险,因此需要一个声誉系统来筛选对等节点。
1.2 PAP协议
一种新的PAP(Poisoned Chunk Assignment Protocol)协议被开发出来,用于区分盗版者和合法客户端。检测到的盗版者在重复尝试下载时会收到中毒的文件块,这使得他们在可容忍的时间内几乎没有成功下载的机会。
1.3 不同网络的保护效果
根据模拟结果,在Gnutella、KaZaA和Freenet等网络中,该保护系统的预防率高达99.9%;而对于eMule、eDonkey、Morpheus等网络,预防率在85% - 98%之间。但该系统在保护像BitTorrent和Azureus这样对内容中毒有较强抵抗力的网络时效果较差。
2. 盗版者下载时间和成功率研究
为了探索可信P2P系统的极限,对不同文件大小进行了实验。保护成功率β定义为盗版者在时间容忍阈值θ内未能下载文件的比率。
2.1 实验设置
对于700 MB的CD - ROM镜像文件,θ设置为20天;对于4.5 GB的电影文件,θ设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