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基函数网络:原理、学习过程与应用
1. 引言
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领域,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在处理非线性输入 - 输出映射问题上表现出色,具有良好的逼近性能。本文将深入探讨RBF网络的学习过程、通用逼近性质以及核回归等相关内容。
2. RBF网络的混合学习过程
RBF网络的混合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确定隐藏层径向基函数的中心位置和估计输出层的线性权重。
2.1 确定径向基函数中心位置
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聚类算法将给定的数据点划分为尽可能均匀的子组。常用的聚类算法是k - 均值聚类算法,它将径向基函数的中心放置在输入空间中数据显著的区域。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 :为初始中心 $c_j(0)$($j = 1, 2, \cdots, S$)选择不同的随机值。
2. 采样 :以一定概率从输入空间中抽取一个样本向量 $x$,并将其作为第 $k$ 次迭代时算法的输入。
3. 相似度匹配 :使用公式 $j(x) = \arg \min_{j} |x(k) - c_j(k)|$($j = 1, 2, \cdots, S$)找到与输入向量 $x$ 最匹配的中心的索引 $j(x)$,其中 $c_j(k)$ 是第 $j$ 个径向基函数在第 $k$ 次迭代时的中心。
4. 更新 :根据更新规则调整径向基函数的中心:
- 如果 $j = j(x)$,则 $c_j(k + 1) = c_j(k) + \alpha_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