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机器人简化模型的运动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
1. 旋转动力学的精度问题
蛇形机器人旋转动力学模型并非从第一性原理推导得出,而是为直接捕捉蛇形机器人旋转运动的定性行为而构建。该模型通用性强,但未明确参数λ1和λ2与蛇形机器人其他参数的函数关系。不过,推测该模型的行为在定性上与具有旋转关节的蛇形机器人相似,在适当选择λ1和λ2参数时,定量上也会相似。
2. 简化模型的可稳定性分析
- 定理6.1 :对于由(6.35a) - (6.35h)描述的平面蛇形机器人,使其达到任何平衡点的渐近稳定反馈控制律必须是时变的,即形式为u = u(x, t)。
- 证明过程 :Brockett(1983)的结果表明,映射(x, u) → ˙x必须将xe的任意邻域映射到˙x = 0的邻域。对于某些任意的ϵ ≠ 0,形如˙x = [˙φT = 0, ˙θ = 0, ˙px = 0, ˙py = 0, ˙vTφ = 0, ˙vθ = 0, ˙vt = ϵ ≠ 0, ˙vn = 0]T的点应包含在该映射中,但对于模型(6.35a) - (6.35h),当状态向量的所有其他导数为零时,˙vt = 0 ≠ ϵ,这些点不存在。因此,蛇形机器人不能通过时不变连续状态反馈律渐近稳定到xe。又因为模型是仿射的且不能通过时不变连续状态反馈律渐近稳定,根据Coron和Rosier(1994)的结果,系统也不能通过时不变不连续状态反馈律渐近稳定。所以,蛇形机器人到任何平衡点的渐近稳定控制律必须是时变的。
简化模型的可稳定性特性与复杂模型相似,这意味着简化模型和复杂模型存在相似的基本特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