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的目的是实践
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或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3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由于单个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得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收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4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
5认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知识,能力,思维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结果也会收受到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真理是一元地,这决定了对同一事物只有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6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观念,思想。这说明旧唯物主义没有从实践以及实践主体地人的角度去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地”活动意义,即不懂得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的伟大意义,这也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地局限性。
7未经过理性思考的感性认识有可能是正确的,而经过理性思考的认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8每天都看到太阳升起,获得的是感性认识。通过大量感性认识或者经验的积累,并不能推导出它一定就是正确的,即认为太阳明天还会升起。这说明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必须通过理性认识来把握它升起的规律和认识,才能得出事务的必然性。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虽然不能直接由感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认识论,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真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认识源于实践并依赖于实践。文章还指出,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征。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