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内存交互模型
Java 内存交互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定义了线程如何与内存交互,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有序性和原子性。以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 主内存(Main Memory):存储所有共享变量(实例字段、静态字段等),所有线程均可访问。
- 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每个线程私有的内存空间,存储该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副本。线程对变量的操作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
内存交互操作
JMM 通过以下 8 种原子操作控制主内存与工作内存的交互:
-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变量,标记为线程独占状态。
- unlock(解锁):释放主内存变量的锁定状态。
- read(读取):从主内存传输变量值到工作内存。
- load(载入):将 read 得到的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
- use(使用):将工作内存变量值传递给执行引擎(如计算)。
- assign(赋值):将执行引擎返回的值赋给工作内存变量。
- store(存储):将工作内存变量值传送到主内存。
- write(写入):将 store 传输的值写入主内存变量。
操作规则
- 顺序性:read/load 和 store/write 必须成对且按顺序执行。
- 同步约束:
- 变量必须从主内存 read/load 后才能 use。
- assign 后必须 store/write 回主内存。
- 同一变量不允许连续多次 lock,必须 unlock 后才能再次 lock。
可见性保证
通过以下机制确保线程间变量的可见性:
- volatile 关键字:强制变量的读写直接作用于主内存,当一个线程修改了volatile 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这个修改。禁止指令重排序,volatile变量的读写操作不会被编译器或者处理器重排序,确保了程序的有序性。
- synchronized 关键字:通过 lock/unlock 操作保证代码块内变量的独占访问。
- final 关键字:正确初始化的 final 字段对其他线程可见。final字段的初始化发生在构造函数结束之前,值不可改变。
指令重排序
JMM 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重排序以提高性能,但需遵守 happens-before 规则:
- 程序顺序规则:同一线程内操作按代码顺序执行。
- 锁规则:unlock 操作先于后续的 lock 操作。
- volatile 规则:volatile 写操作先于后续的读操作。
- 传递性:若 A happens-before B,B happens-before C,则 A happens-before C。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MemoryModelDemo {
private volatile int sharedVar = 0; // 保证可见性
public void update() {
sharedVar = 1; // assign-store-write 直接同步到主内存
}
public int read() {
return sharedVar; // read-load-use 从主内存读取最新值
}
}
原子性
Java内存模型保证了基本数据类型的读写操作是原子性的,但对于64位的long和double类型,在某些平台上可能会发生“指令重排序”或“部分更新”,导致非原子性操作。为了确保原子性,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的类
happens-before 原则
Java 内存模型(JMM)中用于描述操作之间可见性关系的核心概念。它定义了一个偏序关系,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中,某些操作的结果对其他操作可见。如果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那么 A 对内存的修改对 B 可见。
happens-before 的规则
-
程序顺序规则
同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 happens-before 该线程中任意后续的操作。即单线程内的操作按代码顺序执行。 -
监视器锁规则
对一个锁的解锁 happens-before 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这是 synchronized 和 ReentrantLock 等锁机制的基础。 -
volatile 变量规则
对一个 volatile 域的写操作 happens-before 任意后续对这个 volatile 域的读操作。volatile 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 -
线程启动规则 线程的启动操作happens-before该线程中的任何操作
-
线程终止规则 线程中的所有操作happens-before该线程的终止检测。
-
传递性规则
如果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B,操作 B happens-before 操作 C,那么操作 A happens-before 操作 C。
happens-before 的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 volatile 变量的 happens-before 关系:
class Example {
volatile int x = 0;
int y = 0;
void writer() {
y = 1; // 操作 1
x = 2; // 操作 2(volatile 写)
}
void reader() {
if (x == 2) { // 操作 3(volatile 读)
System.out.println(y); // 操作 4
}
}
}
在这个例子中:
- 操作 1 happens-before 操作 2(程序顺序规则)。
- 操作 2 happens-before 操作 3(volatile 变量规则)。
- 根据传递性,操作 1 happens-before 操作 4,因此操作 4 读取的 y 值一定是 1。
happens-before 的实际意义
happens-before 关系确保了多线程程序的正确性,避免了内存可见性问题。开发者可以通过合理使用 synchronized、volatile、final 等关键字,以及线程启动、终止等机制,确保操作之间的 happens-before 关系,从而编写出线程安全的代码。
常见问题解决
- 竞态条件:通过 synchronized 或原子类(如
AtomicInteger)保证原子性。 - 内存可见性:使用 volatile 或显式锁(如
ReentrantLock)。 - 指令重排序问题:通过 happens-before 规则或
final字段避免。
通过理解 JMM,可以更高效地编写线程安全的 Java 程序。
25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