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的需求,是整个过程中最基础最耗时间的过程
概念设计
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和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与DBMS的概念模型
逻辑设计
转化为某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
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数据库物理设计
物理实现(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实施
包括编程、测试和运行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系统的运行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几个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分析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
概要设计阶段:
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图,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详细设计阶段:
将ER图转化成多张表,进行逻辑设计,并应用数据库设计的三大范式进行审核
代码编写阶段:
选择具体数据库进行物理实现,并编写代码实现前端应用
软件测试阶段
安装部署
设计数据库的步骤
1,分析
2,找名词,建实体
3,确定实体的属性
4,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5,把ER图转化成表
数据库规范化
什么是规范化
是数据库中要存放的所有数据分解到各个表的过程。
规范化就是通过模式分解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转化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为什么要规范化
为了让数据库简洁、结构清楚,不会发生插入、删除、更新异常。
怎么规范化
第一范式(1st NF - first normal fromate)
数据库表中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
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romate)_
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即实体的惟一性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romate)
不存在传递依赖的第二范式
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
BC范式(BCNF):符合3NF,并且,主属性不依赖于主属性
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键码,则R属于BC范式。
BC范式既检查非主属性,又检查主属性。
当只检查非主属性时,就成了第三范式。满足BC范式的关系都必然满足第三范式。
还可以这么说:若一个关系达到了第三范式,并且它只有一个候选码,或者它的每个候选码都是单属性,
则该关系自然达到BC范式。
EG链接(http://blog.youkuaiyun.com/jianxiong88 ... /03/03/214244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