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该做什么业务?

背景

在大模型公司也高强度的干了一年了,最终的业务收益却是负向的不行。这一年整个行业也是风风火火到坎坎坷坷。特别是下半年各家业务承载开始稳定到一些固定产品上,某些产品的数据简直是在判死刑,包括dau断档领先的豆包也开始反思了。
整个行业一直都在拿着锤子找钉子,特别是直接做大模型创业的公司,因为没有领域,就硬创造了一个AI领域。但是有人听说过做toC的数据库领域吗?AI和数据库对用户来说有啥本质区别吗?这都是技术,不是问题域的范畴。对用户讲AI领域就是在自说自话。
叠加上模型迭代开始有分叉了,大家的认知也开始有了差异,并不是全都AGI、满嘴信仰了(好事)。站在我的角度,简单拆解一下模型该干嘛,为未来做个规划。

免责:援引James Blunt的一句话,Opinion is like a**hole, everyone has one. 这里说的一切都是a**hole。

PMF

仅讨论toC,toB的话做好只是时间问题,需要时间去迭代出足够聪明的模型,需要时间去沉淀足够可扩展的垂类模式,需要时间去让甲方爸爸慢慢理解大模型。
ToC所有的失败都源于PMF,进一步下挖都源于三点:1. 模型太贵了;2. 纯内容生成并不足以打动用户改变现有的行为模式(包括下载、使用新App、不再直接打开垂类应用);3. 模型输出不能直接使用。模型太贵导致了活下去极为困难;纯内容生成导致了留存差到爆;不能直接使用的内容要求用户去修改或者干脆多次尝试,这个成本还是很高的,一两次错误会产生非常大的落差进而放弃产品。
所以,需要利用模型解决用户切身需求,且解决这些需求是能够给平台带来直接(较高)收入的。而需要模型解决的需求,一定是用户有一定沟通动力(交互有成本)的,同时,面对的解空间要足够大、数据足够复杂(解法有成本)。同时解法的试错成本低或者用户有充分能力去修正生成结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使用模型给用户带来切身收益,进而PMF才能勉强成立。
其实很简单的可以认为,现有业务有广义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