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杰因果关系度量评估与脑功能连接分析
1. 格兰杰因果关系概述
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 Causality,GC)是一个在复杂系统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并非衡量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是测量一个系统的过去与另一个系统的现在之间的某种依赖关系。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原因”必须发生在“结果”之前,并且因果关系涉及广泛的信息。
格兰杰因果关系依赖于概率论中的传统概念。在测试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时,通常认为“原因”包含关于“结果”的独特信息,即这些信息对其他变量是未知的。但对于未知因素,这种因果关系无法得到验证,并且当有新的测量数据出现时,之前基于一组测量数据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发生改变。
2.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发展历程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 早期基础 :200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W·格兰杰(Clive W. Granger)指出,1959 年丹尼斯·加博尔(Denis Gabor)展示了相关工作。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提出了愿望理论可用于描述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格兰杰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和检验方法。
- 约翰·格威克的贡献 :1982 年和 1984 年,计量经济学家约翰·格威克(John Geweke)对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全面处理,融合了输入概率和快速耦合的概念。他定义了从 x 到 y 的因果关系总结指标,即仅根据 y 的过去预测 y 的渐近均方误差与结合 x 的过去预测 y 的渐近均方误差之比的对数。
- 后续拓展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0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