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的演变:种族与互联网接入和使用的关系
1 引言
自1994年以来,万维网呈指数级增长。目前,全球有超过4300万个主机连接到互联网,仅美国就有4000万到8000万成年人能够访问约3.2亿个独特的网页内容。人们对互联网带来的社会红利充满期待,克林顿总统更是提出在2000年前为全国每个教室和图书馆联网,到2007年为每个家庭联网的目标。
然而,一些社会科学家开始关注当前互联网接入和使用的人口统计学模式所带来的政策影响。关键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收入和教育,引发了围绕互联网的政策问题。人们担心互联网可能无法实现经济规模扩张,从而导致信息“有者”和“无者”之间出现“数字鸿沟”。
例如,美国近70%的学校至少有一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但只有不到15%的教室能够接入互联网。而且,互联网接入与收入和教育密切相关。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研究发现,私立大学新生使用互联网进行研究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比例明显高于公立黑人大学的学生。
尽管有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差距正在缩小,但种族差距似乎并未减小。白人比非裔美国人更有可能拥有家用电脑,并且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收入可以解释种族在计算机拥有和网络使用上的差异,但教育因素却无法解释。
2 样本构成
本研究使用了三项调查,分别是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进行的1997年春季互联网人口统计研究(IDS 2)、1997年8月至9月进行的1997年秋季研究(IDS 3)以及1998年5月至6月进行的1998年春季研究(IDS 4)。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