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二次非自适应阈值分组测试策略解析
1. 引言
分组测试问题由 Dorfman 提出,经典版本旨在通过一系列分组测试,从 N 个个体的总体中找出最多 d 个阳性元素。每次测试输出是对“查询集 Q 中是否至少有一个阳性元素”这一问题的回答。通常假设 d 远小于 N,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对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单独进行查询,这需要 N 次测试。但由于阳性元素集是稀疏的,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测试策略,使测试次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稀疏度 d,而非总体大小 N。
分组测试问题有多种变体,主要分为自适应和非自适应策略。自适应策略可根据先前测试结果调整查询集,而非自适应策略则需提前定义查询模式,本文仅考虑非自适应策略。
自提出以来,分组测试及其变体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许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找到应用,如分子生物学、DNA 文库筛选、模式匹配、压缩感知、多址通信、无线电网络和流算法等。
本文考虑的问题推广由 Damaschke 首次提出,即阈值分组测试。在阈值分组测试中,每次测试的输出是对“查询集中是否至少有 t 个阳性元素”这一问题的回答,经典版本对应 t = 1 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将其扩展到多阈值分组测试,测试输出表明测试中的阳性元素数量是否落入预定义的“区间”。
1.1 问题定义
- 总体用集合 [N] = {1, 2, …, N} 表示,个体是该集合中的自然数。我们考虑一个特殊个体集合 P ⊆ [N],称为阳性元素集。根据问题变体,P 最多包含 d 个元素或恰好包含 d 个元素。
- 单个测试池是要测试的个体子集 Q ⊆ [N],测试由反馈函数建模,我们考虑两种类型的反馈函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