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复杂性分析中的不可证明性探索
在科学研究的征程中,数学与实验宛如两把利刃,助力人类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构建起如今的科技世界。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都有着清晰明确的含义,其目标不仅是实现无歧义的交流,更在于打造一个强大的研究工具,让人们能够验证用这门语言表述的任何论断。
莱布尼茨曾怀揣着一个梦想,期望能发展出一种形式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几乎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强大的演算得以表述和成功分析。然而,1930 年,哥德尔的研究表明,数学永远无法达到完美,提升数学作为研究工具的能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基于有限公理的非平凡数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论断,其正确性无法在同一数学体系内得到验证。
自计算复杂性概念引入以来,计算机科学家们一直难以证明具体问题复杂性的非平凡下界。例如,我们无法证明两个十进制数的乘法不能在线性时间内完成,矩阵乘法不能在 $O(n^2)$ 时间内完成,或者可达性问题不能在对数空间内解决。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计算复杂性这一概念或许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被数学完全掌握。像 P 与 NP、DLOG 与 NLOG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在当前的数学框架下可能极难研究。
1. 数学证明中的不可达边界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在 AV - 数学中定理的不可证明性。这里我们要提到 Rice 定理,该定理原本是关于程序(图灵机)非平凡语义问题的不可判定性,我们将其重新表述为不可证明性。具体来说,如果对于一个决策问题 $L \subseteq \Sigma^ $,除了有限个输入 $x \in \Sigma^ $ 外,在 AV - 数学中都能证明 “$x \in L$” 或者 “$x \notin L$”,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