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资源理解框架的探索
1. 知识表示的现状与问题
理论驱动的形式化方法,如 LISP、PROLOG 和面向对象(OO),分别为处理列表、逻辑和现实生活中的活跃事物提供了能力。然而,这也带来了隐藏的陷阱,它们倾向于用单一的视角看待应用的多元意义,这往往并不恰当,是一种简化。这与 Dooyeweerd 的观点相呼应,即理论本身与日常生活并不矛盾,甚至可以丰富生活,但理论态度可能会导致问题,使我们试图通过单一的构建来审视生活的多样性。
理解知识表示(KR)资源的框架需要探讨知识表示的语言活动与计算机在比特层面的工作方式之间的联系。在几个相关方面中,“KR 面向大众”这一问题尤为值得深入讨论,原因有二:一是哲学层面,我们追求对日常生活敏感的理解,因此知识表示理论和信息系统(IS)开发者的便利性不应限制我们的讨论;二是实践层面,正如“KR 面向大众”的呼吁所表达的那样。
2. “KR 面向大众”
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 KR 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熟,但尚未被局限于“知识管理”范畴。Brachman(1990)提出了可能出现的情景以及需要特别研究的问题,其中“KR 面向大众”这一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到千禧年时,“知识系统”可能会成为常见的商业概念,这对 KR 的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KR 组件将越来越多地落入非专家手中,这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然而,KR 已成为一个专家领域,“大众”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大众”才应该是使用 KR 语言和其他资源来构建知识(或信息)系统的主体,因为他们沉浸在应用的日常意义中,包括其细微差别、文化含义以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和规范。在知识管理(KM)中,“大众”(如管理者)承担了大量复杂知识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