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本质的深度解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和程序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信息和程序本质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技术,还能让我们从哲学层面思考其背后的意义。
1.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探讨
长期以来,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在组织的知识管理中,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常被视为“公司的知识库”,似乎知识和信息就“存在”于其中。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观点。
Alavi和Leidner认为,数据是原始的数字和事实,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知识是经过验证的信息。Checkland和Holwell则引入了“capta”的概念,认为在特定情境中赋予意义能将capta转化为信息,信息进而促成更宏观、更稳定的知识。然而,这种观点存在四个问题:
- 时间分离问题 :它假定存在尚未成为信息或知识的“纯粹数据”,但实际上数据本身可能曾是他人的信息和知识。
- 用户与数据关系问题 :只考虑了用户与数据的远距离(分析性)关系,忽略了近距离关系,即我们对电脑屏幕上内容的直接感知,它同时包含形状、数字、信息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 层级关系问题 :Tuomi提出“反传统观点”,认为通常假定的数据到知识的层级关系实际上是相反的,知识必须先于信息的形成和数据的测量而存在。
- 数据与媒介关系问题 :该观点以给定的数据为起点,但未说明数据与媒介(如计算机内存中的比特或页面上的标记)的关系。
2. Dooyeweerdian视角下的理解
Dooyewee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