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梯度下降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深入解析

梯度下降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深入解析

1. 梯度下降算法深入探究

首先回顾线性回归(LR)数据模型,其广义方程为 (y = m * x + b),其中 (m) 是直线斜率,(b) 是 (y) 轴截距。这里对第 2 章的方程稍作修改,去掉了误差估计项,并将斜率常数改为 (m),截距常数改为 (b),以契合本次讨论的图示。

从一个带有水平直线 LR 方程的 (x - y) 散点图开始,最优的 LR 预测线会穿过数据点,使仅用该预测线计算任意给定 (x_i) 数据点的 (y_i) 时产生的总误差最小。确定最优 (m) 和 (b) 值的通用方法是遍历数据集的所有值,找出使用所有 (x_i) 值时产生的最小误差。以下是实现该通用方法的 Python 代码:

# Use y = mx + b equation
# m is slope, b is y-intercept
def computeErrorForLineGivenPoints(b, m, points):
    totalError = 0
    for i in range(0, len(points)):
        totalError += (points[i].y - (m * points[i].x + b)) ** 2
    return totalError / float(len(points))

在调用此脚本之前,需要设置一个名为 points 的数据数组,包含所有原始的 (x - y) 点。此外,主调用脚本必须设置要测试的 (m) 和 (b) 变量的范围。

<
【电能质量扰动】基于ML和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研究(Matlab实现)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L)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并提供了Matlab实现方案。首先利用DWT对电能质量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有效捕捉电压暂降、暂升、中断、谐波、闪变等常见扰动的关键信息;随后结合机器学习分类器(如SVM、BP神经网络等)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分类,实现对不同类型扰动的自动识别准确区分。该方法充分发挥DWT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结合ML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提升了分类精度鲁棒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信号处理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扰动类型的自动识别;②作为高校或科研机构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案例或科研实验平台;③目标是提高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的准确性效率,为后续的电能治理设备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DWT的实现过程特征提取步骤,重点关注小波基选择、分解层数设定及特征向量构造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并尝试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效果,以全面掌握该方法的核心技术要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