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的数据运用:背景、优势与不同立场分析
1. 背景
近年来,丹麦学校开始更系统地运用数据。这一趋势背后存在多种原因。
技术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学校采用学习分析和教育数据挖掘等实践。如今,完成调查和管理大量复杂数据比以往容易得多,而在过去,这些工作既耗时又需要特定技能。过去可获取的学校统计数据集较少,现在学校内外的相关人员能获得关于教学、学习过程、学生成绩和学校表现的详细信息,我们正进入一个由数字技术介导的学习环境时代。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教育治理、领导和学校发展中重视定量数据的趋势就已出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产生的学生成绩数据开始在教育政策和研究中发挥作用,新的基于定量研究的国际调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教育影响,学校相关人员能够获取大量有关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数据。
在丹麦,也有不同的举措推动了这一发展。2014年,丹麦各市决定建立学习平台,同年还设立了数据中心,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从中获取有关文档、基准和发展的各种数据,数据中心的目的是向各市提供每所学校工作质量的数据和统计信息。此外,2014年出台的新《学校法》引入了问责制,为系统地处理数据和问责制铺平了道路,教育系统各阶段的人员都要对努力和效果负责。
教育领域对数据的更多运用也可视为2010年代以来更大规模教育变革的一部分。教育政策开始优先考虑数据和实证证据,从受德国和中欧启发的传统转向更具盎格鲁 - 撒克逊风格的传统。有观点认为,对数据的关注可能与学校效能运动的成功有关,该运动强调努力与效果的关系,鼓励教育领导者系统地使用数据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组织学习。同时,这一发展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