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技术:从算法到仿真平台
在图像融合领域,有两项关键技术值得深入探讨,一是基于场景识别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方法,二是图像融合仿真平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项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优势。
基于场景识别的夜视图像彩色融合方法
这种彩色融合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步骤实现自然彩色图像的融合,其核心步骤如下:
1. 场景识别与图像标注 :输入红外(IR)/微光(LLL)图像,提取Gist特征并进行场景识别,为每幅图像赋予一个标签。
2. 查找标注图像 :根据第一步的结果,找出带有标签的图像,例如这里有八个标签。
3. 计算融合质量指标 :以第二步中的图像作为参考图像,计算融合质量度量QCG值,QCG值最高的即为最匹配的参考图像。
4. 验证方法有效性 :使用其余图像计算融合质量度量QCG值,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该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源图像中,红外图像人体轮廓明显,但细节大量丢失;微光图像虽无法看到人体,但保留了更多背景信息。融合结果显示,人物、房屋和汽车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且具有自然的色彩感,有助于观察者区分不同物体。与其他基于颜色转移的彩色融合方法相比,该方法能自适应匹配参考图像,无需白天同一场景的自然图像,应用范围更广。
为了评估不同颜色空间(如lαβ和YUV)下的彩色融合效果,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相似性、饱和度和亮度的评估指标QN,其定义如下:
[Q_N = Q_E(a, b, f_g) \cdot l(f) \cdot S(f)]
其中,a和b分别为输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