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融合技术全解析:从定义到应用
1. 图像融合的定义
图像融合有多种定义,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定义:
- 从一组输入图像生成单个图像,融合后的图像应包含完整信息,对人类或机器感知更有用。
- 生成一个比单张拍摄图像能更好描述场景的结果。
- 将不同波长传感器同时拍摄同一场景得到的图像进行组合,形成复合图像,以改善图像内容,便于用户检测、识别目标,增强态势感知。
- 合并或整合多个源图像的有用或互补信息,使融合后的图像比任何单个源图像更准确地描述场景。
2. 图像融合的目标
图像融合过程可以用集合理论表示为两个集合信息的转移。理想情况下,融合图像应包含源图像的所有信息,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源图像信息丢失的情况,同时融合过程本身可能会引入额外或错误的信息,即“融合伪影”。
融合图像中,从源图像转移过来的信息称为“融合增益或融合得分”,丢失的信息称为“融合损失”,引入的不必要信息(融合伪影)与源图像无关。因此,融合算法应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性能。
图像融合算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最大化融合增益、最小化融合损失和融合伪影,在较短的计算时间内生成视觉效果良好的融合图像。
3. 图像融合算法的分类
图像融合算法大致分为三类: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
3.1 像素级融合
像素级融合是对每个输入图像逐像素进行处理。它可以在空间域或变换域实现。在空间域中,这些方法可以逐像素实现;而变换域方法通过系数工作,频率系数的微小变化会影响整个结果图像。为了获得无伪影的更好融合图像,应选择最佳的变换技术和合适的融合规则。由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