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能分析工具 PDQ 入门与经典队列模型应用
1. PDQ 模型基础
PDQ(Pretty Damn Quick)性能模型构建遵循相同的基本范式。对于不熟悉 Perl 语言的读者,PDQ 提供了学习它的动力。可以在 www.perl.org 上找到许多优秀的 Perl 文本和资源。要知道,任何严肃的性能建模实际上都是严肃的编程。
创建 PDQ 模型的一个好起点是绘制系统的框图,如功能框图展示工作流或 UML 图。通常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高级描述方式。这些功能块可以转换为适当的排队范式,例如图 8.2 中所示的那些。然后使用测量的速度和请求率、文件大小、CPU 时钟频率等数据来参数化相应的 PDQ 排队节点。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基准测试结果、生产系统,或者只是最佳工程估计。并且应该随时准备在未来审查这些参数,将它们记录在一个地方(PDQ 模型)本身就是对任何工程工作的重要贡献。
尽量在只有一个或几个请求的情况下,在最低级别估计资源需求,这是获得合理服务需求估计的一种方法。然后可以将这些值组合起来得到应用程序级别的需求。
2. 简单注释示例
2.1 创建 PDQ 模型
这里构建、运行并验证一个简单 M/M/1 队列的 PDQ 模型。测量数据和派生输入总结在表 8.1 中。
| 参数(符号) | Perl 标量变量 |
|---|---|
| 测量周期 (T) | $MeasurePeriod = 3600;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