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分析中的队列与相关概念解析
1. 队列在性能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性能分析领域,队列的概念至关重要。对于有计算机工程背景的读者来说,可将队列简单理解为缓冲区。在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中,缓冲区是常见的临时存储形式,而物理缓冲区通常是有限大小的存储区域。然而,队列理论的一大优势在于,我们无需受此限制。通过解决队列模型,能为特定应用确定最合适的物理缓冲区大小。
队列理论相对年轻,2009 年是 A. K. Erlang 发表开创性队列理论论文的一百周年。所有现代计算机架构可视为缓冲区网络,而缓冲区又可抽象为队列,因此计算机架构能抽象为队列网络。
在进行性能分析时,性能模型十分关键。虽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模型,但模型应尽可能简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尽可能简单,但不能更简单”。很多时候,人们倾向于仅依靠性能测量(如负载测试)来分析性能问题,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测量过程可能出错,测量工具也可能损坏。若没有性能模型,就难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2. 性能模型的效率示例
以 Java 虚拟机(JVM)应用为例,使用 JMeter 生成工作负载并收集吞吐量测量数据。原本计划将通用可扩展性定律(USL)应用于这些数据,但在将数据导入 Excel 进行初步处理时就发现了问题。数据显示效率超过了 10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图 1.1 的归一化负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吞吐量曲线看似正常,具有单调递增、线性上升和达到饱和等预期特性。但在图 1.2 的 Excel 电子表格中,第三列的效率值在 N = 5 到 N = 150 用户之间大于 100%,这是不合理的。将这些效率值单独绘制(图 1.3),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除第一个数据点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