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24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死锁与银行家算法全解析

本文概述了死锁的定义及其四个必要条件(互斥、占有并等待、非抢占、循环等待),介绍了死锁处理的四种策略。重点解析了银行家算法的原理与实现,包括其数据结构(Available、Max、Allocation、Need)、安全性检查流程和资源请求处理机制。通过示例说明算法如何确保系统安全状态,并总结了该算法的优缺点:能有效避免死锁但计算开销较大。最后讨论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如对固定进程数的要求和动态环境下的适应性挑战,指出在特定场景下可能需要采用更简单的死锁预防策略。

2025-08-09 19:50:13 898

原创 深入解析进程同步与互斥机制

本文介绍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基本概念,包括临界资源、临界区及其实现要求。重点讲解了PV操作(信号量机制),通过P/V原语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并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为例说明其应用。此外,阐述了前趋图的概念及其与PV操作的关联,通过示例展示如何用信号量实现进程间的执行顺序控制。最后,针对死锁、饥饿和优先级反转等常见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全文系统性地介绍了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核心机制。

2025-08-09 01:26:58 284

原创 进程与线程:核心概念与调度全解析

本文系统总结了进程与线程的核心概念及调度机制。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拥有独立地址空间;线程作为执行单元共享进程资源,切换开销更低。进程状态包括就绪、运行、阻塞三态及新建/终止扩展态。调度算法方面:FCFS简单但易饥饿,SJF优化等待时间但需预知时长,RR通过时间片平衡响应与吞吐量,MFQ多级队列兼顾交互需求。线程通过共享内存提升并发性,但需注意阻塞传播问题。算法选择需匹配系统类型,交互系统适用RR/MFQ,批处理系统倾向SJF。

2025-08-08 16:56:10 250

原创 操作系统全解析:从批处理到云边协同

本文系统介绍了七类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场景:1.批处理系统(银行批量交易)注重高吞吐量;2.分时系统(UNIX服务器)实现多用户交互;3.实时系统(医疗设备)满足严格时限;4.网络系统(Windows Server)管理资源共享;5.分布式系统(云计算)实现透明协同;6.微机系统(Windows/macOS)平衡性能与易用性;7.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设备)适应资源受限环境。现代操作系统呈现混合架构、云边协同等融合趋势。

2025-08-05 12:21:06 1030

原创 CISC与RISC:指令集架构的终极对决

CISC和RISC是两种主要的指令系统类型。CISC指令复杂、变长,硬件设计复杂,适合代码密度高的场景,典型代表为x86架构。RISC指令精简、定长,硬件简单,支持高效流水线,适合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代表有ARM和RISC-V。现代趋势显示两者在设计上正相互融合,CISC底层采用RISC微操作,而RISC架构凭借能效优势正拓展至PC和服务器领域,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在新兴领域备受关注。

2025-08-05 11:00:22 300

原创 冯·诺依曼与哈佛结构:计算机设计的双雄对决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两种经典设计范式对比:冯·诺依曼结构采用共享存储空间和单一总线,指令与数据统一存储,结构简单但存在性能瓶颈;哈佛结构则物理分离指令与数据存储,使用独立总线实现并行访问,硬件复杂但效率更高。现代处理器多通过缓存分层技术融合两者优势,冯·诺依曼适用于通用计算,哈佛结构更适实时嵌入式系统。

2025-07-08 10:55:16 342

原创 五大I/O控制方式:从CPU轮询到智能自治

计算机系统的I/O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五种:程序控制(CPU轮询)、程序中断(设备触发中断)、DMA(专用控制器数据传输)、通道(专用I/O处理器)和I/O处理机(完全独立的I/O处理器)。这些方式在CPU参与度、效率和硬件复杂度上逐步升级:CPU参与从100%轮询降到近乎零干预,效率从最低提升到最高,硬件从简单控制器发展到专用处理单元。现代系统通常组合使用多种方式(如DMA+中断),根据设备速度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方案,核心演进方向是将I/O任务从CPU卸载到专用硬件,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

2025-07-08 09:57:29 692

原创 提升JavaScript性能的六大关键策略

本文总结了6大JavaScript性能优化策略:1)优化代码结构与算法,使用高效数据结构和避免嵌套循环;2)减少DOM操作,批量更新和利用事件委托;3)加强内存管理,及时释放资源和监控泄漏;4)优化网络请求,合并文件、异步加载和缓存管理;5)运用现代JS特性如WebWorkers和ES6+;6)使用Lighthouse、DevTools等工具进行性能分析与监控。这些方法涵盖从代码编写到运行时优化的全流程,能显著提升应用性能。

2025-06-29 21:34:16 362

原创 Git安装全攻略:避坑指南与最佳实践

Git安装配置指南摘要:本文提供Git安装的完整流程,包括环境检查(系统版本/位数验证)、官方安装包下载(推荐.exe/dmg格式)、关键安装选项(路径选择、行尾转换设置)、常见问题解决(权限不足/杀毒软件拦截)及安装后验证(git --version测试)。特别强调Windows用户需勾选环境变量配置选项,建议所有用户设置全局用户名和邮箱。附有进阶建议(避免包管理器安装、多版本管理工具推荐)和官方文档参考链接,帮助用户快速完成Git的正确安装与基础配置。

2025-06-29 21:14:42 287

原创 计算机总线技术深度解析:从系统架构到前沿演进

计算机总线是连接 CPU、内存和外设的信息通道,其性能影响系统效率。文章解析总线分时共享仲裁与信号传输机制,数据总线宽度、地址总线寻址能力及控制总线协同功能。从 ISA 到 PCIe 5.0,总线技术从 16 位并行升级至 32Gbps 串行,PCIe 用 128b/130b 编码提升可靠性,移动端总线借 MIPI 协议低功耗传输。带宽公式揭示位宽与频率对传输率的作用,仲裁机制优化多设备传输效率。未来总线将向更高带宽、更低功耗和灵活拓扑发展,为高性能计算和存储提供支撑。

2025-05-29 16:09:19 1112

原创 从缓存机制到编程优化:局部性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全场景应用

局部性原理是计算机系统设计核心理论,包含时间与空间局部性:前者指数据被访问后短期内易重复访问,源于循环等程序结构;后者指相邻地址数据易被连续访问,由数组遍历等场景驱动。该原理支撑 “寄存器 - 缓存 - 内存 - 外存” 分级存储架构,缓存通过 LRU 策略和缓存行机制分别优化时间与空间局部性,内存对齐等技术强化空间局部性。编程中按行优先遍历数组、用连续数据结构等可提升局部性。其贯穿硬件缓存与软件优化,为存储设计和编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是系统性能优化基础。

2025-05-29 15:38:11 294

原创 计算机存储体系:CPU、Cache、内存与外存的速度差异解析

计算机存储体系中各组件速度差异由存储介质、与 CPU 距离等决定。CPU 寄存器集成于内核,速度纳秒级以下;Cache 分三级,速度 2-60ns,缓存常用数据;内存(DDR4/DDR5)延迟 40-90ns,存储运行数据;外存中 SSD 约 0.1-1ms,HDD 约 5-10ms,需加载至内存使用。存储体系按速度分层,遵循 “速度快成本高、容量小” 原则,通过层级架构优化效率。用户遇卡顿多因 HDD 等低速外存加载延迟,升级 SSD 或增加内存可缩短数据到 CPU 的 “距离” 提升性能。

2025-05-26 10:07:46 687 2

原创 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从 “存储程序” 原理到现代计算的底层逻辑

冯・诺依曼计算机以 “存储程序” 为核心原理,构成现代计算机基础架构。其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 输出设备)协同工作:运算器处理数据,控制器调度指令,存储器以二进制存储程序与数据,输入 / 输出设备实现信息转换。该架构存在存储器与 CPU 传输瓶颈等局限,催生哈佛结构、缓存及流水线等改进技术。从 ENIAC 到现代 PC,其 “存储程序 - 自动执行” 逻辑推动计算机从专用计算迈向通用信息处理,奠定信息技术革命基石。

2025-05-26 09:39:36 611

原创 计算机系统深度解析: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运作机制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组成,二者协同实现功能。硬件基于冯・诺依曼体系,包括 CPU(含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内存、外存)、输入 / 输出设备,是物理基础,如 CPU 处理数据、硬盘存储信息。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专业工具),前者管理资源,后者解决具体问题。硬件为软件提供运行载体,软件扩展硬件功能,通过 “输入 - 处理 - 存储 - 输出” 流程协作(如文档编辑),且二者协同进化:硬件性能推动软件升级,软件需求促进硬件革新。

2025-05-15 08:18:02 849

原创 软件可靠性影响因素与设计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软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与设计方法。影响因素分为技术(需求缺陷、代码质量、环境兼容、第三方依赖)和管理(流程规范、人员技能、维护更新)两类。设计方法包括:N 版本程序设计通过多版本并行表决容错,适用于关键系统但成本高;恢复块方法以主块 + 备用块重试修复错误,资源消耗较低;防卫式程序设计通过输入校验等防御代码增强基础可靠性,成本低易集成;双机容错利用硬件冗余保障服务连续,适用于高可用场景但硬件成本高。建议采用分层策略,基础防护结合关键模块强化与硬件冗余,平衡可靠性与成本。

2025-05-15 08:03:28 409

原创 系统可靠性分析:指标解析与模型应用全览

本文聚焦系统可靠性,阐述关键指标、系统类型及可靠性模型。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指标,用于衡量系统性能与可靠性。串联系统需所有元件正常工作,可靠度为元件可靠度乘积;并联系统只要有一个元件正常即可运行,其可靠度高于最高元件。混合系统由串、并联组合,需分步计算等效可靠度。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和马尔可夫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系统故障概率、发展过程与状态转移,助力评估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2025-05-14 11:25:59 735

原创 一文读懂可靠性:关键概念与技术要点深度解读

本文系统阐述产品可靠性相关核心概念。可靠度量化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失效指功能丧失现象,失效率是衡量可靠性的关键指标,值越低可靠性越高。MTBF、MTTR 分别反映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可用性综合二者,通过公式 MTBF/(MTBF+MTTR) 计算。此外,可靠性模型用于分析预测,冗余设计可提升可靠性;而环境应力、产品复杂性、物理退化、唯一性及版本更新周期等因素,均对产品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2025-05-14 10:49:18 336

原创 软件脆弱性全解析:类型、成因、检测与修复

本文聚焦软件脆弱性,介绍其常见类型,如输入验证错误、缓冲区溢出、设计错误等漏洞,产生原因包括软件设计缺陷、编码错误、第三方组件漏洞、安全意识不足及项目进度压力等。检测方法有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渗透测试和代码审查等。修复措施涵盖及时更新补丁、代码审查修复、安全配置管理、加强安全培训以及建立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以保障软件系统安全。

2025-05-13 09:53:16 1035

原创 区块链知识宝典:分类、特点、核心技术全梳理

本文围绕区块链展开介绍。它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以链式结构组合数据的数据库,能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共享与价值传递。其分为公有链(如比特币、以太坊)、私有链(企业内部使用)、联盟链(多组织共建)三类。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安全等特点。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账本、共识算法(如 PoW、PoS 等)、哈希算法、智能合约。去中心化依靠分布式网络和共识机制实现,哈希指针是防篡改关键,其在金融、政务等领域有应用。

2025-05-13 09:45:57 1549

原创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核心框架与关键机制解析

文章围绕网络安全体系架构,介绍了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结构,阐述了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服务及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的对应关系。在认证框架方面,说明了基于多种方式、协议及流程来验证身份真实性;访问控制框架包含主体、客体及访问控制策略,有自主、强制、基于角色等访问控制类型。机密性框架借助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完整性框架通过数据校验和数字签名确保数据完整;抗抵赖框架运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防止通信双方否认行为,各部分共同保障网络系统安全可靠。

2025-05-09 21:26:05 624

原创 WPDRRC 模型:构建动态闭环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WPDRRC 模型是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模型,由预警、保护、检测、反应、恢复和反击六个环节构成。预警通过收集分析信息发现潜在威胁并预警;保护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信息系统资产;检测利用技术工具监测发现安全事件和攻击行为;反应在检测到安全事件后遏制蔓延、收集证据并分析原因;恢复在事件控制后恢复系统和业务;反击在必要时追究攻击者法律责任并采取技术追踪干扰措施。该模型动态循环,各环节相互配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025-05-09 21:12:05 602

原创 安全模型全解析:分类与典型模型深度剖析

本文围绕安全模型展开。按安全目标,分为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模型;按建模方法,分为形式化和非形式化模型。状态机模型将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安全分析。BLP 模型保障机密性,遵循 “向下读”“向上写” 规则,用于军事等领域。Biba 模型确保完整性,依 “向上读”“向下写” 规则,用于金融等领域。CWM 模型通过职责分离和验证保障数据完整,用于商业工业系统。Chinese Wall 模型解决利益冲突下访问控制问题,应用于咨询、金融等领域。

2025-05-08 10:25:19 1508

原创 信息安全威胁全景解析:类型、手段与潜在风险

信息安全威胁可破坏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等,来源多样,包括内外部攻击、技术漏洞等。常见威胁有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网络攻击(黑客、DDoS 攻击)、内部威胁(员工误操作等)、物理安全威胁(设备被盗等)。攻击方式分被动(窃听、流量分析)和主动(篡改、假冒、重放攻击)。WEB 服务攻击含 SQL 注入、XSS 攻击、文件上传漏洞攻击。此外,还有密码破解、社交工程攻击、移动设备安全威胁等信息安全威胁类型。

2025-05-08 09:59:46 1437

原创 信息安全保障与等级保护:从体系到评估的完整解读

本文围绕信息安全展开。保障体系方面,有维护安全的长效机制,遵循积极防御等原则,涵盖人、管理、技术要素,具备核心技术等能力,开展风险评估等工作。评估方法上,风险评估含资产等识别及风险计算,等级测评有准备、编制方案等环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分五级,从用户自主保护(自主控访问)到访问验证保护(严控访问),安全要求递增,分别适用于普通个人用户到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系统,如军事指挥系统等。

2025-05-07 10:00:54 924

原创 信息安全抗攻击核心技术与防护策略全解析

本文介绍信息安全抗攻击技术。密钥是加密核心,对称加密中其保密性影响数据保密,非对称加密私钥需保障安全,选择时要长度足够、随机性强。拒绝服务攻击有 SYN Flood 等,可部署防火墙等防御。欺骗攻击含 IP 欺骗等,能通过 ACL 等防范。端口扫描可获取系统信息,应对方法有关闭端口服务、设防火墙规则等。系统漏洞扫描分定期全面和定制化扫描,修复要更新补丁、采取临时措施并建立管理机制。

2025-05-07 09:42:10 879

原创 访问控制与数字签名技术: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本文围绕访问控制与数字签名技术展开。访问控制以主体、客体、访问控制策略为三要素,包含认证、授权、审计内容,目标是保障信息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实现技术如访问控制矩阵、能力表等各有优劣。信息摘要由哈希算法生成,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及数字签名。数字签名经生成摘要、签名、发送、验证等流程,具备身份认证、保障数据完整及不可否认性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件等领域,为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2025-05-06 10:54:31 857

原创 密钥管理技术深度剖析:原理、体系与国产密码应用

本文围绕密钥管理技术展开。对称密钥分配分集中式(依赖 KDC,KDC 负担重)和分布式(双方协商,易受中间人攻击),管理涵盖生成、存储、更新、撤销。公钥加密体制中,生成基于特定数学问题,公钥分发有公开目录和数字证书方式,私钥严格保护,更新要过渡,撤销靠 CRL 或 OCSP。数字证书含多信息保真实完整。PKI 体系由 CA 等组成,有申请等流程。国产密码算法如 SM2、SM3、SM4、SM9 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5-05-06 10:10:35 672

原创 信息安全基石:加解密技术的原理、应用与未来

信息加解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加密通过算法与密钥将明文转为密文,保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对称加密算法如 AES、DES,使用同一密钥加解密,效率高但密钥管理复杂;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ECC,采用公私钥对,密钥管理简便但运算慢。解密作为逆过程,对称与非对称算法分别依靠原密钥和私钥还原明文。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云计算等领域,未来,量子加密技术兴起,加密算法持续优化,并与区块链、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安全发展。

2025-05-05 18:04:39 1073

原创 筑牢信息安全防线:从五大核心要素到系统框架的全面指南

本文介绍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其 5 个基本要素为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各有对应实现方式。信息安全范围包含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安全,各有具体保障措施。信息存储安全要选合适介质,用对称、非对称等加密技术,做好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网络安全需防范多种攻击,用 VPN 技术,确保协议安全,做好管理工作。信息安全系统框架涵盖安全策略、技术、管理、服务,策略需更新,技术含加密等,管理有人员等方面,服务有身份认证等。

2025-05-05 17:48:23 1384

原创 从软件到硬件:三大主流架构的特点与优劣详解

本文剖析了软件、企业、硬件常见架构。软件架构中,分层架构按功能分层,职责清晰但有性能开销;微服务架构拆系统为独立服务,扩展性强但运维复杂。企业架构里,TOGAF 架构涵盖多领域且提供开发方法,全面但实施难;Zachman 架构基于矩阵,视角多但灵活性差。硬件架构方面,冯・诺依曼架构是现代计算机基础,通用性强却有瓶颈;哈佛架构程序和数据存储分离,并行性好但成本高且编程复杂。

2025-05-04 11:14:19 1368

原创 企业架构革新指南:中台的定义、实践与未来

本文全面介绍了企业中台。中台是整合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与数据的可复用平台,能连接前后台。其产生源于业务需求多样、资源重复建设及数据孤岛问题。中台分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它具备复用性、灵活性、数据驱动和协同性等特点。实施中台要做好战略规划,推动组织变革,选好技术并加强数据治理。未来,中台将走向智能化,采用云原生技术,还会更注重行业化与场景化,为企业提供更贴合需求的定制化服务。

2025-05-04 11:00:59 823

原创 解码响应式 Web 设计:原理、技术与优劣势全解析

响应式 Web 设计旨在让网站在不同设备与屏幕上提供一致优质体验。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设备特征,利用 CSS 媒体查询与弹性布局调整网页展示。关键技术包含流体网格布局、弹性图像媒体及 CSS 媒体查询,分别实现元素比例缩放、媒体自适应与样式定制。该设计优势显著,具备跨设备兼容、未来适应性强及维护便捷的特点,能适配多种设备且便于更新;但也存在初始开发成本高、性能优化复杂的弊端,需开发者掌握多种技术,且要应对页面加载慢等问题,是现代网页设计的重要趋势 。

2025-05-03 10:54:08 801

原创 JWT 深度解析:结构、流程、优劣与应用全景指南

JSON Web Token(JWT)是基于 JSON 的开放标准,用于网络应用间安全传输信息。其由头部(含令牌类型、签名算法,经 Base64Url 编码)、载荷(含注册、公开、私有声明,同样编码)、签名(用头部、载荷、密钥和算法创建)构成。工作流程为客户端登录,服务器验证生成 JWT 返回,客户端存储并在请求头携带,服务器验证后授权。JWT 有无状态、跨域等优势,但存在体积大、难撤销等缺点,常用于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和 API 授权场景。

2025-05-03 10:28:30 975

原创 Web 应用服务器:功能、类型与核心作用全解析

Web 应用服务器是托管和运行 Web 应用程序的软件。它具备接收解析客户端 HTTP 请求、依据业务逻辑处理请求(可与数据库交互等)、生成 HTTP 响应消息及管理用户会话等功能。常见类型包括用于 Java 程序的 Apache Tomcat、以提供静态内容为主的 Apache HTTP Server、适用于高并发场景的 Nginx,以及微软开发的 IIS。其作用主要是支持动态内容生成,通过优化网络架构和资源管理提升性能与可扩展性,同时借助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保障 Web 应用和用户数据安全 。

2025-05-02 09:57:59 999

原创 从读写分离到分布式服务:系统架构演进十阶段深度解析

本文围绕系统架构第五至十阶段展开。第五阶段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主库写从库读,提升性能与可靠性。第六阶段借助反向代理负载均衡、缓存及 CDN 就近分发加速网站响应。第七阶段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前者分块存储有容错,后者分布数据保障一致,适应大规模数据。第八阶段引入 NoSQL 处理非 / 半结构化数据,搜索引擎提升检索效率。第九阶段业务拆分为微服务,降复杂度但增通信运维难度。第十阶段分布式服务可按需扩展,容错性强,适用于大型系统。

2025-05-02 09:39:41 1279

原创 一文读懂 CDN:工作原理、优势与应用场景全解析

CDN 即内容分发网络,是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来更有效分发内容的网络架构。其工作原理包括内容缓存,将源站内容缓存到边缘服务器,依用户地理位置、网络状况等选最佳边缘服务器服务;智能调度,用算法将请求导向合适服务器。优势有加速内容传输,缩短物理距离、减少中间环节,提升用户体验;减轻源站压力,由边缘服务器处理大部分请求;提高网络可用性,节点互为备份,故障时自动切换;节省带宽成本,利用节点带宽资源。应用场景涵盖网站加速,提升网站性能和竞争力;视频流媒体,保证视频流畅播放;软件下载,加快用户获取软件速度。

2025-05-01 20:17:23 427

原创 缓存:缓解读库压力的高效方案与应用实践

在软件开发与系统设计中,缓存是缓解读库压力的有效优化策略。缓存是临时数据存储区,存经常访问数据副本,应用程序先查缓存,命中则直接获取,未命中再访数据库。数据变化时需更新缓存。缓存技术有内存缓存(如 Redis、Memcached 等)、分布式缓存(如 Apache Ignite、Hazelcast 等)、本地缓存(如 Guava Cache、Caffeine 等)。更新策略包括定时更新、基于事件的更新、LRU 算法。缓存适用于热门数据、查询结果、页面等的缓存,可显著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性能。

2025-05-01 20:13:59 832

原创 有状态服务与无状态服务:差异、特点及应用场景全解

本文围绕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编程中的有状态服务与无状态服务展开。无状态服务指单次请求处理不依赖之前信息,每个请求独立,服务端不存储客户端上下文,具有独立性、可扩展性和简单性的特点,适用于静态资源服务和简单查询服务等,以 Spring Boot 创建的 HTTP 服务为例进行了说明。有状态服务处理请求时需依赖之前信息,服务端存储客户端状态信息,请求间有关联,存在状态管理且可维护性有挑战,适用于在线游戏、电商购物车等场景,同样以 Spring Boot 框架创建记录用户请求次数的服务为例展示其特点。

2025-04-30 15:54:51 658

原创 负载均衡技术全景指南:架构、算法与发展趋势

本文全面解析负载均衡技术。它能分配流量和任务,避免资源过载,提升系统性能与体验。应用层有 HTTP 重定向(适用于小型网站,有延迟和分配问题)和反向代理服务器(用于 Web 应用,性能受多因素影响);传输层含 DNS 域名解析(适用于大型网站,有缓存问题)和基于 NAT 的负载均衡(用于中小企业)。算法分静态、动态。实现方式有硬件(功能全,运维成本高)和软件(灵活可扩展)。其未来将与云原生融合,智能化且应用于边缘计算。

2025-04-30 15:46:05 1725

原创 多维驱动:负载均衡何以成为现代系统架构的基石

负载均衡是现代网络架构与分布式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通过将请求分发至最优服务器,优化响应时间、保障服务可用性,如 CDN 与微服务场景应用;能动态应对业务高峰,适配不同业务资源需求;以多台低成本服务器替代高性能设备,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可依据合规策略分配请求,实现安全审计与风险防控;同时,负载均衡作为连接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纽带,助力企业架构平滑升级,为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支撑。

2025-04-29 18:42:18 1180

C语言实现能被2整除的数

主函数输入任意两个数,输出两个数之间(不包含这两个数)的数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

2023-11-28

C语言实现数组去重操作

编写函数fun,该函数的功能是:删去一维数组中所有相同的数,使之只剩一个。 主函数中定义并初始一个2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初始化时,数组中的数据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调用fun函数,删去一维数组中所有相同的数,使之只剩一个,删除后,数组中的剩余元素的个数作为函数返回值。主函数中输出删除元素后的数组。 例如,若一维数组中的数据是: 2 2 2 3 4 4 4 5 6 6 6 6 7 7 8 9 9 10 10 10。 删除后,数组中的内容应该是: 2 3 4 5 6 7 8 9 10。

2023-11-28

Java实现生成不同类型的验证码

Java实现生成不同类型的验证码

2023-11-28

C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前20项

C语言实现斐波那契数列前20项

2023-11-28

C语言实现三数排序(提示:指针做参数)

主函数中输入3个数据,编写子函数,将这3个数据传递给子函数,子函数实现排序功能,例如给变量a、b、c输入9、4、7,则在主函数中按a、b、c的顺序输出时,结果为:9、7、4。(提示:指针做参数)

2023-11-28

C语言实现键盘输入的数是否是素数

c语言

2023-11-28

Java实现数组去重与出现次数操作

该源代码主要是进行去除数组中的重复元素,会用到复制数组元素的方法Arrays.copyOf(数组名,数组长度),需要将去重之后的数组与原数组进行比较,判断去重之后的数组在原数组中出现的次数,进而去输出重复元素出现的次数。 该源代码适用于Java后端的学习者 可以学习到如何将数组中的元素复制到一个新的数组中

2023-11-26

模拟彩票系统,产生每一期的中奖号码

内容概要: 彩票大乐透分为红球和蓝球 每注由6个蓝球和1个红球组成。 蓝球号码范围(1---33)(包含1和33) 红球号码范围(1---16)(包含1和16) 适合人群: 用于学习Java后端的学习者 能学到什么: ①如何产生随机数 ②for循环 ③ 判断是否有重复数字 ④ 调用方法 ⑤ 使用Arrays工具类调用排序的方法(Arrays.sort(数组名))

2023-11-27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