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ayer2-创建新的层

本文深入探讨了UIView与CALayer之间的区别,并详细解释了为何在CALayer中使用CGColorRef和CGImageRef而非UIColor和UIImage。同时,文章对比了在实际应用中选择UIView与CALayer的考量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上一讲已经说过,UIView内部默认有个CALayer对象(层),通过layer属性可以访问这个层。要注意的是,这个默认的层不允许重新创建,但可以往层里面添加子层
UIView可以通过addSubview:方法添加子视图,类似地,CALayer可以通过addSublayer:方法添加子层
接下来演示一下如何添加子层:

一、添加一个简单的图层

复制代码
 1 CALayer *myLayer = [CALayer layer];
 2 // 设置层的宽度和高度(100x100)
 3 myLayer.bounds = CGRectMake(0, 0, 100, 100);
 4 // 设置层的位置
 5 my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100, 100);
 6 // 设置层的背景颜色:红色
 7 myLayer.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redColor].CGColor;
 8 // 设置层的圆角半径为10
 9 myLayer.cornerRadius = 10;
10 
11 // 添加myLayer到控制器的view的layer中
12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myLayer];
复制代码

* 第1行创建了一个自动释放的CALayer对象,你也可以使用经典的alloc和init方法来创建

* 第12行将创建好的层添加到控制器的view的层中

 

二、添加一个显示图片的图层

复制代码
 1 CALayer *myLayer = [CALayer layer];
 2 // 设置层的宽度和高度(100x100)
 3 myLayer.bounds = CGRectMake(0, 0, 100, 100);
 4 // 设置层的位置
 5 my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100, 100);
 6 // 设置需要显示的图片
 7 myLayer.contents = (id)[UIImage imageNamed:@"lufy.png"].CGImage;
 8 // 设置层的圆角半径为10
 9 myLayer.cornerRadius = 10;
10 // 如果设置了图片,需要设置这个属性为YES才有圆角效果
11 myLayer.masksToBounds = YES;
12 
13 // 添加myLayer到控制器的view的layer中
14 [self.view.layer addSublayer:myLayer];
复制代码

* 在第7行设置需要显示的图片,注意,这里用的是UIImage的CGImage属性,是一种CGImageRef类型的数据

 

三、为什么CALayer中使用CGColorRef和CGImageRef这2种数据类型,而不用UIColor和UIImage?

* 首先要知道:CALayer是定义在QuartzCore框架中的;CGImageRef、CGColorRef两种数据类型是定义在CoreGraphics框架中的;UIColor、UIImage是定义在UIKit框架中的

* 其次,QuartzCore框架CoreGraphics框架是可以跨平台使用的,在iOS和Mac OS X上都能使用,但是UIKit只能在iOS中使用

* 因此,为了保证可移植性,QuartzCore不能使用UIImage、UIColor,只能使用CGImageRef、CGColorRef

* 不过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UIKit对象的特定方法,得到CoreGraphics对象,比如UIImage的CGImage方法可以返回一个CGImageRef

 

四、UIView和CALayer的选择

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其实前面的2个效果不仅可以通过添加层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添加UIView来实现。比如,第1个红色的层可以用一个UIView来实现,第2个显示图片的层可以用一个UIImageView来实现。 既然CALayer和UIView都能实现相同的显示效果,那究竟该选择谁好呢?

* 其实,对比CALayer,UIView多了一个事件处理的功能。也就是说,CALayer不能处理用户的触摸事件,而UIView可以

* 所以,如果显示出来的东西需要跟用户进行交互的话,用UIView;如果不需要跟用户进行交互,用UIView或者CALayer都可以

* 当然,CALayer的性能会高一些,因为它少了事件处理的功能,更加轻量级

 

五、UIView和CALayer的其他关系

UIView可以通过subviews属性访问所有的子视图,类似地,CALayer也可以通过sublayers属性访问所有的子层

UIView可以通过superview属性访问父视图,类似地,CALayer也可以通过superlayer属性访问父层

* 下面再看一张UIView和CALayer的关系图:

如果两个UIView是父子关系,那么它们内部的CALayer也是父子关系。

地址: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4/14/3019728.html

1. 用户与身体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 注册登录:支持手机号 / 邮箱注册,密码加密存储,提供第三方快捷登录(模拟) 个人资料:记录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 健康目标:用户设置目标(如 “减重 5kg”“增肌”“维持健康”)及期望周期 身体状态跟踪: 体重记录:定期录入体重数据,生成体重变化曲线(折线图) 身体指标:记录 BMI(自动计算)、体脂率(可选)、基础代谢率(根据身高体重估算) 健康状况:用户可填写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过敏食物、素食偏好),系统据此调整推荐 2. 膳食记录与食物数据库模块 食物数据库: 基础信息:包含常见食物(如米饭、鸡蛋、牛肉)的名称、类别(主食 / 肉类 / 蔬菜等)、每份重量 营养成分:记录每 100g 食物的热量(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数据库维护:管理员可添加新食物、更新营养数据,支持按名称 / 类别检索 膳食记录功能: 快速记录:用户选择食物、输入食用量(克 / 份),系统自动计算摄入的营养成分 餐次分类:按早餐 / 午餐 / 晚餐 / 加餐分类记录,支持上传餐食照片(可选) 批量操作:提供常见套餐模板(如 “三明治 + 牛奶”),一键添加到记录 历史记录:按日期查看过往膳食记录,支持编辑 / 删除错误记录 3. 营养分析模块 每日营养摄入分析: 核心指标计算:统计当日摄入的总热量、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占比(按每日推荐量对比) 微量营养素分析:检查维生素(如维生素 C、钙、铁)的摄入是否达标 平衡评估:生成 “营养平衡度” 评分(0-100 分),指出摄入过剩或不足的营养素 趋势分析: 周 / 月营养趋势:用折线图展示近 7 天 / 30 天的热量、三大营养素摄入变化 对比分析:将实际摄入与推荐量对比(如 “蛋白质摄入仅达到推荐量的 70%”) 目标达成率:针对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