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互联网上,我们得到了很多东西是及时的,快速的,碎片的。但是,知道很多信息不等于这个人拥有知识,这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一个有很多信息的人,充其量就是装了一个巨大移动硬盘的电脑,就像行走的谷歌和百度。但是一个孩子将来有没有行动能力,有没有思考能力、决策力、要看他有没有知识,不是看他有没有信息。
知识来自什么地方?是来自深度阅读,尤其是长篇的文章的阅读、杂志的阅读和书本的阅读。而阅读在现在信息化年代和微博时代是被忽略的,将来是一个危机的。因为只有独立的,孤独的阅读思考理解,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消化和积累,才能够转化成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最后提升成行动能力和领悟力。而我们经常会在信息和知识之间划等号,而这个信息的随处可得有时候掩盖了一个人知识层面的贫瘠。
信息是知识体系当中最表层的,本身也是知识体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真正构成知识的还是一个体系,要把信息进行加工、过滤,进行能力总和,变成个人的素质,这样才是一个人人格,知识能力的体系。

有的碎片,可以一直保持碎片状态,但最好还是归类,否则,在需要的时候,可能找不到,有些碎片,可以整合起来,成为知识结构中的一份子。这样,碎片就会有机、系统,并且易于内化。
依据知识金字塔(上图)的结构,噪音往往是被忽略的,作为数据和信息的碎片,由于有时效性,可以关注,但不必长期关注,真正需要关注的碎片,是具备知识属性的碎片,在知识框架的吸力下,可以进入容器,有可能形成核心知识,并有转化为智慧的可能。
碎片的获取、吸收、存储,都需要进行管理,不能放任碎片化,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