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挂载 RFID 在多领域应用及相关技术解析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发展历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兴起源于军事需求和消费者对工业应用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它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美国军方为了在冷战期间检测和跟踪潜艇,开发了类似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声音监视系统(SOSUS)。
到了 1969 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使用雷达网络作为传感器,用于浮空器的防空。20 世纪 70 年代末,硬件测试平台建立。1980 年,分布式 WSN 通过与教育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产生了影响。此后,为了推广 WSN 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举措,例如 1993 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以及 2000 年麻省理工学院、2001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的不同宣传活动。
直到上一个十年,由于成本、网络原型、功耗和低覆盖范围等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不突出。但随着物联网(IoT)的广泛普及,WSN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功能
2.1 数据收集
任何应用的目标都是从环境中收集数据。根据应用需求,无人机(UAV)会搭载许多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或其他智能设备。收集到的数据随后会传输到基站。传感器是最基本的物联网数据收集设备,用于确定不同的参数。
射频识别(RFID)虽然起源于 1999 年,但它对许多新兴技术仍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它可用于感知、检测和跟踪各种元素或物理属性,在管理建筑工程的物资供应方面也很可行。在建筑工地,材料、机械和工人的监管等许多活动过去仍依赖人力,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并不现实。
无人机挂载RFID应用与技术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