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编程中的锁机制:超时队列锁与复合锁解析
在并发编程领域,锁机制是保障数据一致性和线程安全的关键技术。不同的锁算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超时队列锁(TOLock)和复合锁(CompositeLock)这两种锁机制,分析它们的原理、实现和特点。
1. 超时队列锁(TOLock)
在并发编程中,超时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特性,它允许线程在等待锁的过程中设置一个最大等待时间,避免无限期等待。Java 的 Lock 接口提供了 tryLock() 方法,支持指定超时时间。对于 BackoffLock 来说,放弃请求很简单,线程可以直接从 tryLock() 调用返回,且超时操作是无等待的,只需常数步。然而,对于队列锁算法,实现超时机制并非易事,因为如果一个线程直接返回,其后排队的线程可能会饿死。
1.1 TOLock 原理
TOLock 是基于 CLHLock 实现的一种队列锁,支持无等待超时。它将锁表示为一个虚拟的节点队列,每个线程在其前驱节点上自旋,等待锁的释放。当一个线程超时时,不能简单地放弃其队列节点,因为其后继者将无法得知锁何时释放。因此,TOLock 采用了一种懒方法:线程超时时,将其节点标记为已放弃。队列中的后继者会注意到它正在自旋的节点已被放弃,然后开始在前驱节点上自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后继者可以回收被放弃的节点。
1.2 TOLock 实现
以下是 TOLock 类的代码实现:
publi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