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航天器分布式事件触发自适应姿态同步研究
1. 无角速度测量的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
在无角速度测量的情况下,采用了一系列特定的系统和控制律来实现多航天器的自适应姿态同步。具体使用的有参考系统(11.26) - (11.29)、触发条件(11.30)、伪速度滤波器(11.35) - (11.34)、分布式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律(11.43)以及参数更新律(11.45)。
触发参数$\pi_i$、$\varsigma_i$、$\iota_i$和自适应增益$\Gamma_i$的选取与案例一相同。设计参数$k_{is}$、$c_{i,1}$和$c_{i,2}$分别选取为$k_{is} = 10$,$c_{i,1} = c_{i,2} = 1$。
对4个航天器的姿态、角速度、控制扭矩和触发时间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分别展示在图11.7 - 图11.10中。从这些结果中可以观察到:
- 4个航天器实现了姿态同步。
- 角速度能够收敛到零向量。
- 姿态、角速度和控制扭矩都是有界的,并且不存在芝诺行为。
以下是对相关结果的表格展示:
|参数|描述|取值|
| ---- | ---- | ---- |
|$k_{is}$|设计参数|10|
|$c_{i,1}$|设计参数|1|
|$c_{i,2}$|设计参数|1|
下面是该方案的mermaid流程图:
graph LR
A[开始] --> B[设置参考系统、触发条件等]
B --> C[选择触发参数和设计参数]
C --> D[运行控制方案]
D --> E{是否实现姿态同步}
E -- 是 --> F[角速度收敛到零向量]
F --> G[姿态、角速度和控制扭矩有界且无芝诺行为]
E -- 否 --> D
G --> H[结束]
2. 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概述
在有向图条件下,针对具有未知惯性矩阵和事件触发通信的多航天器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设计的参考系统,提出了两种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分别是有角速度测量和无角速度测量的方案。
这些方案中的触发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 能够减少通信负担。
- 可以避免对相邻状态的连续监测。
- 严格排除了每个航天器中的芝诺行为。
研究表明,所有闭环信号都是一致有界的,并且所有航天器的姿态能够同步到一个共同的常向量。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以下是两种方案的对比列表:
-
有角速度测量方案
:可以直接利用角速度信息进行控制,但可能增加测量成本和通信负担。
-
无角速度测量方案
:通过伪速度滤波器等方法间接处理,减少了测量需求,但控制设计相对复杂。
3. 方案效果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两种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的效果,我们对其关键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3.1 姿态同步效果
在无角速度测量方案中,4个航天器实现了姿态同步,这意味着它们的姿态能够逐渐趋于一致。从图11.7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航天器的姿态分量$\sigma_{i1}$、$\sigma_{i2}$、$\sigma_{i3}$逐渐接近。这种同步效果确保了航天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姿态关系,对于一些需要协同工作的任务,如编队飞行、协同观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角速度测量方案,由于可以直接获取角速度信息,在姿态同步过程中可能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同步精度。但具体效果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和系统参数进行评估。
3.2 角速度收敛情况
无角速度测量方案中,角速度能够收敛到零向量。从图11.8可以观察到,各个航天器的角速度分量$\omega_{i1}$、$\omega_{i2}$、$\omega_{i3}$逐渐趋近于零。这表明航天器在姿态调整过程中,其旋转速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角速度的收敛有助于减少航天器的能量消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有角速度测量方案在角速度控制方面可能具有更精确的调节能力,因为可以根据实时的角速度信息进行反馈控制。
3.3 控制扭矩和有界性
两种方案都保证了姿态、角速度和控制扭矩的有界性。在无角速度测量方案中,图11.9展示了控制扭矩的变化情况,各个航天器的控制扭矩分量$\tau_{i1}$、$\tau_{i2}$、$\tau_{i3}$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界性的保证意味着系统不会出现失控或不稳定的情况,确保了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以下是两种方案效果的对比表格:
|方案|姿态同步|角速度收敛|控制扭矩有界性|
| ---- | ---- | ---- | ---- |
|有角速度测量方案|可能更快更精确|可能更精确调节|有界|
|无角速度测量方案|实现同步|收敛到零向量|有界|
4. 触发条件的重要性
触发条件在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中起着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减少通信负担
在传统的控制方案中,可能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通信来获取相邻航天器的状态信息。而本方案中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触发通信,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大大减少了通信次数和通信量。例如,当航天器的状态变化满足触发条件时,才会向相邻航天器发送信息,避免了不必要的通信开销。
4.2 避免连续监测
触发条件使得不需要对相邻状态进行连续监测。航天器只需要在触发时刻检查相邻航天器的状态,而在其他时间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控制和运行。这不仅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消耗,还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4.3 排除芝诺行为
芝诺行为是指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发生无限次触发的情况,这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和无法正常运行。本方案中的触发条件严格排除了每个航天器中的芝诺行为,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触发条件作用的mermaid流程图:
graph LR
A[系统运行] --> B{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B -- 是 --> C[进行通信和状态更新]
C --> A
B -- 否 --> D[继续运行,不进行通信]
D --> A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针对多航天器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角速度测量和无角速度测量的两种分布式自适应姿态同步方案。通过合理选择触发参数和设计参数,实现了航天器的姿态同步、角速度收敛到零向量,并且保证了姿态、角速度和控制扭矩的有界性,同时排除了芝诺行为。
触发条件在方案中起到了减少通信负担、避免连续监测和排除芝诺行为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和系统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航天器协同任务将越来越复杂,对姿态同步控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触发条件,提高方案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以满足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可以探索与其他控制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多航天器系统的性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