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什么是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英文Bubble Sort,是一种最基础的交换排序。
大家一定都喝过汽水,汽水中常常有许多小小的气泡,哗啦哗啦飘到上面来。这是因为组成小气泡的二氧化碳比水要轻,所以小气泡可以一点一点向上浮动。而我们的冒泡排序之所以叫做冒泡排序,正是因为这种排序算法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像小气泡一样,根据自身大小,一点一点向着数组的一侧移动。

让我们举一个栗子
有8个数 组成一个无序数列:5,8,6,3,9,2,1,7 希望从小到大排序
按照冒泡排序的思想,我们要把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根据大小来交换元素的位置
第一轮
首先让5和8比较,发现5比8要小,因此元素位置不变

接下来让8和6比较,发现8比6要大,所以8和6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继续让8和3比较,发现8比3要大,所以8和3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继续让8和9比较,发现8比9要小,所以元素位置不变

接下来让9和2比较,发现9比2要大,所以9和2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接下来让9和1比较,发现9比1要大,所以9和1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最后让9和7比较,发现9比7要大,所以9和7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样一来,元素9作为数列的最大元素,就像是汽水里的小气泡一样漂啊漂,漂到了最右侧。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时候,我们的冒泡排序的第一轮结束了。数列最右侧的元素9可以认为是一个有序区域,有序区域目前只有一个元素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第二轮排序
首先让5和6比较,发现5比6要小,因此元素位置不变。

接下来让6和3比较,发现6比3要大,所以6和3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继续让6和8比较,发现6比8要小,因此元素位置不变

接下来让8和2比较,发现8比2要大,所以8和2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接下来让8和1比较,发现8比1要大,所以8和1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继续让8和7比较,发现8比7要大,所以8和7交换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二轮排序结束后,我们数列右侧的有序区有了两个元素,顺序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至于后续的交换细节,我们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第三轮过后的状态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四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五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六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七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八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到此为止,所有元素都是有序的了,这就是冒泡排序的整体思路。

原始的冒泡排序是稳定排序。由于该排序算法的每一轮要遍历所有元素,轮转的次数和元素数量相当,所以时间复杂度是O(N^2)
代码非常简单,使用双循环来进行排序。外部循环控制所有的回合,内部循环代表每一轮的冒泡处理,先进行元素比较,再进行元素交换。
如看不懂代码循环,请看我的以下解释,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轮时右侧的有序区有了0个元素 所以替换到n,数组长度就是n,所以第二个替换次数为n-1
第二轮时右侧的有序区有了1个元素 所以只替换到n-1,数组长度就变成了n-1,所以第二个替换次数为n-1-1
第三轮时右侧的有序区有了2个元素 所以只替换到n-2,数组长度就变成了n-2,所以第二个替换次数为n-2-1
以此类推
Demo

<?php 
//冒泡排序方法 
function bubblesort(&$arr){ 
    //定义一个变量保存交换的值 
    $temp =0; 
    for($i=0;$i<count($arr);$i++){ 
        for($j=0;$j<count($arr)-$i-1;$j++){ 
            if($arr[$j]>$arr[$j+1]){ 
                //如果前面的那个数大于后面的那个数,那么他们就进行交换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 
        } 
    } 
} 
$arr=array(5,8,6,3,9,2,1,7); 
bubbleSort($arr); 
print_r($arr); 
//意思为引用传值,就是函数内的参数与传入参数执行同一个变量的引用,即函数内对变量的修改在函数结束之后依然有效。如果不是引用传递,函数内操作的是一个局部变量,函数退出之后,不影响外部变量的值

原始的冒泡排序有哪些优化点呢?
很明显可以看出,自从经过第六轮排序,整个数列已然是有序的了。可是我们的排序算法仍然“兢兢业业”地继续执行第七轮、第八轮。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判断出数列已经有序,并且做出标记,剩下的几轮排序就可以不必执行,提早结束工作。
优化后的冒泡排序

<?php 
//冒泡排序方法 
function bubblesort(&$arr){ 
    //定义一个变量保存交换的值 
    $temp =0; 
    for($i=0;$i<count($arr);$i++){ 
    //有序标记,每一轮的初始是true
     $flag = true;
        for($j=0;$j<count($arr)-$i-1;$j++){ 
            if($arr[$j]>$arr[$j+1]){ 
                //如果前面的那个数大于后面的那个数,那么他们就进行交换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有元素交换,所以不是有序,标记变为false
                $flag = false;
            } 
        }
         if($flag){
        break;
        } 
    } 
} 
$arr=array(5,8,6,3,9,2,1,7); 
bubbleSort($arr); 
print_r($arr); 

再次优化:
关键在于对数列有序区的界定

按照现有的逻辑,有序区的长度和排序的轮数是相等的。比如第一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1,第二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2 ……
实际上,数列真正的有序区可能会大于这个长度,比如例子中仅仅第二轮,后面5个元素实际都已经属于有序区。因此后面的许多次元素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在每一轮排序的最后,记录下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那个位置也就是无序数列的边界,再往后就是有序区了。

<?php 
//冒泡排序方法 
function bubblesort(&$arr){ 
    //定义一个变量保存交换的值 
    $temp =0; 
    //记录最后一次交换的位置
    $lastChangeIndex = 0;
   //无序数列的边界,每次比较只需要比到这里为止
    $sortBorder = count($arr)-1; 
    for($i=0;$i<count($arr);$i++){ 
    //有序标记,每一轮的初始是true
     $flag = true;
        for($j=0;$j< $sortBorder;$j++){ 
            if($arr[$j]>$arr[$j+1]){ 
                //如果前面的那个数大于后面的那个数,那么他们就进行交换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有元素交换,所以不是有序,标记变为false
                $flag = false;
                //把无序数列的边界更新为最后一次交换元素的位置
                $lastChangeIndex = $j;
            } 
        }
        $sortBorder = $lastChangeIndex;
         if($flag){
        break;
        } 
    } 
} 
$arr=array(5,8,6,3,9,2,1,7); 
bubbleSort($arr); 
print_r($ar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