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业务对于业务的连续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容灾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实现一个RPO趋于0的同城双活架构是一个挑战。
四种容灾架构
容灾架构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
数据冷备:实现简单,业务无需改造;
在线热备:冷备只是做了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的时候需要把服务热起来,恢复的时间会比较久,于是就有了在线热备方案,但热备常态下备份不提供在线服务,导致资源大量浪费,且可靠性难保证;
同城双活:较异地多活实现起来简单,业务改动较少,可以提供在线服务,让资源有效利用,故障恢复时间也比较短;
异地多活:多活实现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做业务维度的set化,运维也比较复杂,优势是故障恢复时间短;
冷备VS热备
如下图,冷备只是把数据备份到IDC机房,故障时需要临时部署应用服务;热备方案相当于两个数据中心1:1的应用于环境,故障的时候可以切换到热备环境下。
但热备环境下常态下无流量,故障时切过去不能确定服务是否正常访问,考虑到成本,使用的较少。

同城双活
互联网应用使用较多的容灾方案是同城双活。应用服务双活,数据层单写、多读,故障恢复时间短,业务改造成本低,主备可用区常态承载流量,可用性高。

要求数据服务支持实时增量同步,接入层、应用层无状态,应用层可以接受跨区访问数据层增加的网络、数据延迟。
需要实现中间件层面的流量自动调度,以及数据层的故障HA自动切换,本可用区无跨区访问,或优先访问本区可用实例。
异地多活

异地多活一般是跨地域的多活方案,首先业务需要进行SET化改造,每个地域或数据中心可以同时接入写流量,用户请求与数据在
云原生同城双活:实现RPO=0的容灾架构详解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0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