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交换机的区别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层、三层和四层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转发,三层交换机在处理网络层信息,进行路由选择,而四层交换机则涉及到传输层,利用端口号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同时,文章讨论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三层交换技术,强调了三层交换机在大型网络内部数据快速转发的优势。最后提到了第四层交换的概念,它利用TCP/UDP端口号进行更精确的流量控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
    (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以上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