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海———这是正在寻求软件业向“中国创造”跃升的大连选择的突破口。在我市已有的1342件登记软件产品中,近百件航运物流类软件构成最耀眼的群落。在扮亮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同时,也为我国航运物流业注入“大连智慧”。
在高新区大连海大航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松正在筹划更宏伟的未来:依据国际水准制订企业标准,进而申报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仅仅两年前,这家自主研发船舶电子海图综合导航系统的民族企业,还在为已拥有300家客户而兴奋,而现在每年装备的系统超过1700套。“坚持自主创新,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海大航科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高松说。从单体项目到成熟产品,从“送货上门”到“宾客盈门”,海大航科见证了中国船舶通讯导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在这个过程中为中国海运业的现代化进程留下浓墨重彩。目前在我市,依托大连海事大学、水产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船舶电子导航研发企业呈现集聚效应,使我市在中国船舶电子工业方面拥有重要位置。
海上航行靠导航,海陆转运同样需要“导引”。在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大连港二期),指挥车、箱对接的不是人,而是“门”——集装箱智能大门系统。由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一系统,建立起国内第一个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集装箱大门。公司高级策划主管吕艳霞为记者比较了“电子守门人”的效果:码头每小时通车数最高增加5倍、空车进港时间从原来的300秒缩减到30秒。车牌、箱号、集装箱破损自动识别……整体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系统得到广泛认可,不仅大连口岸获益,中铁昆明集装箱中心站、芜湖奇瑞汽车码头也纷纷采用。而在大窑湾三期码头,不仅“电子守门人”大连造,整个口岸物流的“神经系统”全部采用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依托航运中心建设,借助得天独厚的科教学术资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运物流类软件产品在我市正在形成整体品牌。在货代领域,大连嘉航软件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管理软件产品SHIPLUS,实现国产货代和航运管理软件的理念和技术的革新。目前用户覆盖东北、华北十余个沿海城市和国际空港城市。锦程国际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市建立的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开通我国物流行业第一个全球统一订舱及运价资讯电话和在线订舱及资讯网站,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在船员管理方面,我市多家公司登记软件产品;在船舶安全领域,船用“黑匣子”大连造……
“整合资源和共享信息,打造‘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的港口支撑环境和信息技术保障。优化工业经济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使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更具吸引力。”在未来5年我市信息化应用重点领域中,航运物流举足轻重。而这也为软件业做强、做大“海文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信息化的蔚蓝色中,软件大连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