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ring为什么是final的
最佳答案:
主要是为了“效率” 和 “安全性” 的缘故。若 String允许被继承, 由于它的高度被使用率, 可能会降低程序的性能,所以String被定义成final。
其它答案一:
String和其他基本类型不同,他是个对象类型.既然是对象类型,如果是在静态方法下是必须调用静态方法或值的,如果是非静态的方法,就必须要实例化.
main函数是个static的.所以String要能像其他的基本类型一样直接被调用.这也是为什么在main函数下使用String类型不会报告错误的原因..
一下就解释了两个心里的疑问..
以前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String是对象类型在main函数下却是不需要实例化的.再次佩服java设计人员想得真周到.
其它答案二:
当定义String类型的静态字段(也成类字段),可以用静态变量(非final)代替常量(final)加快程序速度。反之,对于原始数据类型,例如int,也成立。
例如,你可能创建一个如下的String对象: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x = "example";
对于这个静态常量(由final关键字标识),你使用常量的每个时候都会创建一个临时的String对象。在字节代码中,编译器去掉”x”,代替它的是字符串“example”,以致每次引用”x”时VM都会进行一次哈希表查询。
相比之下,度于静态变量(非final关键字),字符串只创建一次。仅当初始化“x”时,VM才进行哈希表查询。
还有另一个解释:
带有final修饰符的类是不可派生的。在Java核心API中,有许多应用final的例子,例如java.lang.String。为String类指定final防止了人们覆盖length()方法。
另外,如果指定一个类为final,则该类所有的方法都是final。Java编译器会寻找机会内联(inline)所有的final方法(这和具体的编译器实现有关)。此举能够使性能平均提高50%。
示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
如果String 不是final 那么就可以继承
public class String2 extends String{
// ..
// ...
}
那我们的 main也就可以写成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2[] args) { // 注意此处
//
}
}
英文参考:http://forums.sun.com/thread.jspa?threadID=636414
=============================================================
另外补充一点:
引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24055.html
作用就是 final的类不能被继承,不能让别人继承有什么好处?
意义就在于,安全性,如此这般:
Java自出生那天起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Java做不了病毒,也不一定非得是病毒,反正总之就是为了安全,人家Java的开发者目的就是不想让Java干这类危险的事儿,Java并不是操作系统本地语言,换句话说Java必须借助操作系统本身的力量才能做事,JDK中提供的好多核心类比如String,这类的类的内部好多方法的实现都不是Java编程语言本身编写的,好多方法都是调用的操作系统本地的API,这就是著名的“本地方法调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事,这种类是非常底层的,和操作系统交流频繁的,那么如果这种类可以被继承的话,如果我们再把它的方法重写了,往操作系统内部写入一段具有恶意攻击性质的代码什么的,这不就成了核心病毒了么?
---
上面所述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上面2位老兄说的也都很对,就是不希望别人改,这个类就像一个工具一样,类的提供者给我们提供了,就希望我们直接用就完了,不想让我们随便能改,其实说白了还是安全性,如果随便能改了,那么Java编写的程序肯定就很不稳定,你可以保证自己不乱改,但是将来一个项目好多人来做,管不了别人,再说有时候万一疏忽了呢?他也不是估计的,所以这个安全性是很重要的,Java和C++相比,优点之一就包括这一点;
---
原因绝对不只有这么多,因为如果这些个核心的类都能被随便操作的话,那是很恐怖的,会出现好多好多未知的错误,莫名其妙的错误....
2.HashMap的源码,实现原理,底层结构
HashMap和Hashtable的底层实现都是数组+链表结构实现的,这点上完全一致
添加、删除、获取元素时都是先计算hash,根据hash和table.length计算index也就是table数组的下标,然后进行相应操作,下面以HashMap为例说明下它的简单实现3.说说你知道的几个java集合类:list,set,queue,map实现类
4.描述一下ArrayList和LinkedList各自实现和的区别
一个基于数组一个机遇链表,前者检索快,后者插入删除快,都不是同步的同步用vector
5.java中的队列有哪些,都有什么区别。
BlockingQueue和ConcurrentLinkedQueue阻塞和非阻塞
具体见文章
6.反射中Class.forName()和classloader的区别。
Class的装载分了三个阶段,loading,linking和initializing,分别定义在The Java LanguageSpecification的12.2,12.3和12.4。
Class.forName(className) 实际上是调用Class.forName(className, true,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注意第二个参数,是指Class被loading后是不是必须被初始化。
ClassLoader.loadClass(className)实际上调用的是ClassLoader.loadClass(name,false),第二个参数指出Class是否被link。
区别就出来了。Class.forName(className)装载的class已经被初始化,而ClassLoader.loadClass(className)装载的class还没有被link。
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方法效果一样,都能装载Class。但如果程序依赖于Class是否被初始化,就必须用Class.forName(name)了。
例如,在JDBC编程中,常看到这样的用法,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如果换成了getClass().getClassLoader().loadClass("com.mysql.jdbc.Driver"),就不行。
为什么呢?打开com.mysql.jdbc.Driver的源代码看看,
//
// Register ourselves with the DriverManager
//
static {
}
原来,Driver在static块中会注册自己到java.sql.DriverManager。而static块就是在Class的初始化中被执行。所以这个地方就只能用Class.forName(className)。
7.java8新特征
lambda表达式8.java内存泄露的问题调查定位jmap,jstack的使用等等。
9.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的区别。
1.初始化方式不一样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2.效率问题。
3.线程安全问题。
10.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1.都是用hash算法做索引。
2.hashmap实现map接口,hashtable继承dictionary类
3.hashmap允许一个key为null,hashtable不允许。
4.hashmap去掉了contains方法,改成containsKey和containsValue
5.hashtable线程安全hashmap线程不安全。
6.hashtable的默认大小是11,增加方式是old*2+1,hashMap初始是16且一定是2的指数。
11.异常的结构,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各举例子。
1.Java异常机制
Java把异常当做对象来处理,并定义一个基类java.lang.Throwable作为所有异常的超类。Java中的异常分为两大类:错误Error和异常Exception,Java异常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2.Throwable
Throwable类是所有异常或错误的超类,它有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分别表示错误和异常。其中异常Exception分为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和非运行时异常,也称之为不检查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和检查异常(Checked Exception)。
3.Error
一般是指java虚拟机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出错误、动态链接失败等,这种错误无法恢复或不可能捕获,将导致应用程序中断,通常应用程序无法处理这些错误,因此应用程序不应该捕获Error对象,也无须在其throws子句中声明该方法抛出任何Error或其子类。
4.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
(1)运行时异常都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异常,如NullPointerException、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等,这些异常是不检查异常,程序中可以选择捕获处理,也可以不处理。这些异常一般是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的,程序应该从逻辑角度尽可能避免这类异常的发生。
当出现RuntimeException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处理。当出现这样的异常时,总是由虚拟机接管。比如:我们从来没有人去处理过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它就是运行时异常,并且这种异常还是最常见的异常之一。
出现运行时异常后,系统会把异常一直往上层抛,一直遇到处理代码。如果没有处理块,到最上层,如果是多线程就由Thread.run()抛出,如果是单线程就被main()抛出。抛出之后,如果是线程,这个线程也就退出了。如果是主程序抛出的异常,那么这整个程序也就退出了。运行时异常是Exception的子类,也有一般异常的特点,是可以被Catch块处理的。只不过往往我们不对他处理罢了。也就是说,你如果不对运行时异常进行处理,那么出现运行时异常之后,要么是线程中止,要么是主程序终止。
如果不想终止,则必须扑捉所有的运行时异常,决不让这个处理线程退出。队列里面出现异常数据了,正常的处理应该是把异常数据舍弃,然后记录日志。不应该由于异常数据而影响下面对正常数据的处理。
(2)非运行时异常是RuntimeException以外的异常,类型上都属于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如 IOException、SQLException 等以及用户自定义的Exception异常。对于这种异常,JAVA编译器强制要求我们必需对出现的这些异常进行catch并处理,否则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所以,面对这种异常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只能自己去写一大堆catch块去处理可能的异常。
常见 RuntimeException :
ArrayStoreException 试图将错误类型的对象存储到一个对象数组时抛出的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 试图将对象强制转换为不是实例的子类时,抛出该异常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抛出的异常表明向方法传递了一个不合法或不正确的参数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指示某排序索引(例如对数组、字符串或向量的排序)超出范围时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表明枚举中没有更多的元素
NullPointerException 当应用程序试图在需要对象的地方使用 null 时,抛出该异
12.String的常用方法。
java中String的常用方法
1、length() 字符串的长度
例:char chars[]={'a','b'.'c'};
String s=new String(chars);
int len=s.length();
2、charAt() 截取一个字符
例:char ch;
ch="abc".charAt(1); 返回'b'
3、 getChars() 截取多个字符
void getChars(int sourceStart,int sourceEnd,char target[],int targetStart)
sourceStart指定了子串开始字符的下标,sourceEnd指定了子串结束后的下一个字符的下标。因此, 子串包含从sourceStart到sourceEnd-1的字符。接收字符的数组由target指定,target中开始复制子串的下标值是targetStart。
例:String s="this is a demo of the getChars method.";
char buf[]=new char[20];
s.getChars(10,14,buf,0);
4、getBytes()
替代getChars()的一种方法是将字符存储在字节数组中,该方法即getBytes()。
5、toCharArray()
6、equals()和equalsIgnoreCase() 比较两个字符串
7、regionMatches() 用于比较一个字符串中特定区域与另一特定区域,它有一个重载的形式允许在比较中忽略大小写。
boolean regionMatches(int startIndex,String str2,int str2StartIndex,int numChars)
boolean regionMatches(boolean ignoreCase,int startIndex,String str2,int str2StartIndex,int numChars)
8、startsWith()和endsWith() startsWith()方法决定是否以特定字符串开始,endWith()方法决定是否以特定字符串结束
9、equals()和==
equals()方法比较字符串对象中的字符,==运算符比较两个对象是否引用同一实例。
例:String s1="Hello";
String s2=new String(s1);
s1.eauals(s2); //true
s1==s2;//false
10、compareTo()和compareToIgnoreCase() 比较字符串
11、indexOf()和lastIndexOf()
indexOf() 查找字符或者子串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lastIndexOf() 查找字符或者子串是后一次出现的地方。
12、substring() 它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
第二种是: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int endIndex)
13、concat() 连接两个字符串
14 、replace() 替换
它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用一个字符在调用字符串中所有出现某个字符的地方进行替换,形式如下:
String replace(char original,char replacement)
例如:String s="Hello".replace('l','w');
第二种形式是用一个字符序列替换另一个字符序列,形式如下:
String replace(CharSequence original,CharSequence replacement)
15、trim() 去掉起始和结尾的空格
16、valueOf() 转换为字符串
17、toLowerCase() 转换为小写
18、toUpperCase() 转换为大写
19、StringBuffer构造函数
StringBuffer定义了三个构造函数:
StringBuffer()
StringBuffer(int size)
StringBuffer(String str)
StringBuffer(CharSequence chars)
(1)、length()和capacity() 一个StringBuffer当前长度可通过length()方法得到,而整个可分配空间通过capacity()方法得到。
(2)、ensureCapacity() 设置缓冲区的大小
void ensureCapacity(int capacity)
(3)、setLength() 设置缓冲区的长度
void setLength(int len)
(4)、charAt()和setCharAt()
char charAt(int where)
void setCharAt(int where,char ch)
(5)、getChars()
void getChars(int sourceStart,int sourceEnd,char target[],int targetStart)
(6)、append() 可把任何类型数据的字符串表示连接到调用的StringBuffer对象的末尾。
例:int a=42;
StringBuffer sb=new StringBuffer(40);
String s=sb.append("a=").append(a).append("!").toString();
(7)、insert() 插入字符串
StringBuffer insert(int index,String str)
StringBuffer insert(int index,char ch)
StringBuffer insert(int index,Object obj)
index指定将字符串插入到StringBuffer对象中的位置的下标。
(8)、reverse() 颠倒StringBuffer对象中的字符
StringBuffer reverse()
(9)、delete()和deleteCharAt() 删除字符
StringBuffer delete(int startIndex,int endIndex)
StringBuffer deleteCharAt(int loc)
(10)、replace() 替换
StringBuffer replace(int startIndex,int endIndex,String str)
(11)、substring() 截取子串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dex,int endIndex)
例子:
//String所给出的方法均可以直接调用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 = "Welcome to Java World!";
String s1 = " sun java ";
System.out.println(s.startsWith("Welcome"));//字符串以Welcome开头
System.out.println(s.endsWith("World"));//字符串以World结尾
String sL = s.toLowerCase();//全部转换成小写
String sU = s.toUpperCase();//全部转换成大写
System.out.println(sL);
System.out.println(sU);
String b = s.substring(11);//从第十一位开始
System.out.println(b);
String c = s.substring(8,11);//从第八位开始在第十一位结束
System.out.println(c);
String d = s1.trim();//去掉首尾的空格
System.out.println(d);
String s2 = "我是程序员,我在学java";
String e = s2.replace("我","你");
System.out.println(e);
int f = 5;
String s3 = String.valueOf(f);
System.out.println(s3);
String s4 = "我是,这的,大王";
String[] g = s4.split(",");
System.out.println(g[0]);
当把字符串转换成基本类型时,例如,int,integer.praseInt(String s)
当把基本类型转换成字符串时,例如,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i)
13.java引用类型有哪几种。
对象的强、软、弱和虚引用
在JDK 1.2以前的版本中,若一个对象不被任何变量引用,那么程序就无法再使用这个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处于可触及(reachable)状态,程序才能使用它。从JDK 1.2版本开始,把对象的引用分为4种级别,从而使程序能更加灵活地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这4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⑴强引用(StrongReference)
强引用是使用最普遍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 ps:强引用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A a = new A()这个意思。
⑵软引用(Soft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则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只要垃圾回收器没有回收它,该对象就可以被程序使用。软引用可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高速缓存(下文给出示例)。
软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软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软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⑶弱引用(WeakReference)
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弱引用可以和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如果弱引用所引用的对象被垃圾回收,Java虚拟机就会把这个弱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⑷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虚引用”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虚引用与软引用和弱引用的一个区别在于: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 (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 关联的引用队列中。
ReferenceQueuequeue =new ReferenceQueue ();
PhantomReferencepr =new PhantomReference (object,queue);
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如果程序发现某个虚引用已经被加入到引用队列,那么就可以在所引用的对象的内存被回收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使用软引用构建敏感数据的缓存
1 为什么需要使用软引用
首先,我们看一个雇员信息查询系统的实例。我们将使用一个Java语言实现的雇员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存储在磁盘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雇员人事档案信息。作为一个用户,我们完全有可能需要回头去查看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前查看过的雇员档案信息(同样,我们在浏览WEB页面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后退”按钮)。这时我们通常会有两种程序实现方式:一种是把过去查看过的雇员信息保存在内存中,每一个存储了雇员档案信息的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贯穿整个应用程序始终;另一种是当用户开始查看其他雇员的档案信息的时候,把存储了当前所查看的雇员档案信息的Java对象结束引用,使得垃圾收集线程可以回收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当用户再次需要浏览该雇员的档案信息的时候,重新构建该雇员的信息。很显然,第一种实现方法将造成大量的内存浪费,而第二种实现的缺陷在于即使垃圾收集线程还没有进行垃圾收集,包含雇员档案信息的对象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内存中,应用程序也要重新构建一个对象。我们知道,访问磁盘文件、访问网络资源、查询数据库等操作都是影响应用程序执行性能的重要因素,如果能重新获取那些尚未被回收的Java对象的引用,必将减少不必要的访问,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2 如果使用软引用
SoftReference的特点是它的一个实例保存对一个Java对象的软引用,该软引用的存在不妨碍垃圾收集线程对该Java对象的回收。也就是说,一旦SoftReference保存了对一个Java对象的软引用后,在垃圾线程对这个Java对象回收前,SoftReference类所提供的get()方法返回Java对象的强引用。另外,一旦垃圾线程回收该Java对象之后,get()方法将返回null。
看下面代码:
MyObjectaRef =new
MyObject();
SoftReferenceaSoftRef=new SoftReference(aRef);
此时,对于这个MyObject对象,有两个引用路径,一个是来自SoftReference对象的软引用,一个来自变量aReference的强引用,所以这个MyObject对象是强可及对象。
随即,我们可以结束aReference对这个MyObject实例的强引用:
aRef =null;
此后,这个MyObject对象成为了软可及对象。如果垃圾收集线程进行内存垃圾收集,并不会因为有一个SoftReference对该对象的引用而始终保留该对象。Java虚拟机的垃圾收集线程对软可及对象和其他一般Java对象进行了区别对待:软可及对象的清理是由垃圾收集线程根据其特定算法按照内存需求决定的。也就是说,垃圾收集线程会在虚拟机抛出OutOfMemoryError之前回收软可及对象,而且虚拟机会尽可能优先回收长时间闲置不用的软可及对象,对那些刚刚构建的或刚刚使用过的“新”软可反对象会被虚拟机尽可能保留。在回收这些对象之前,我们可以通过:
MyObjectanotherRef=(MyObject)aSoftRef.get();
重新获得对该实例的强引用。而回收之后,调用get()方法就只能得到null了。
3 使用ReferenceQueue清除失去了软引用对象的SoftReference
作为一个Java对象,SoftReference对象除了具有保存软引用的特殊性之外,也具有Java对象的一般性。所以,当软可及对象被回收之后,虽然这个SoftReference对象的get()方法返回null,但这个SoftReference对象已经不再具有存在的价值,需要一个适当的清除机制,避免大量SoftReference对象带来的内存泄漏。在java.lang.ref包里还提供了ReferenceQueue。如果在创建SoftReference对象的时候,使用了一个ReferenceQueue对象作为参数提供给SoftReference的构造方法,如:
ReferenceQueuequeue =new
ReferenceQueue();
SoftReference
ref=new
SoftReference(aMyObject,queue);
那么当这个SoftReference所软引用的aMyOhject被垃圾收集器回收的同时,ref所强引用的SoftReference对象被列入ReferenceQueue。也就是说,ReferenceQueue中保存的对象是Reference对象,而且是已经失去了它所软引用的对象的Reference对象。另外从ReferenceQueue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队列,当我们调用它的poll()方法的时候,如果这个队列中不是空队列,那么将返回队列前面的那个Reference对象。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调用ReferenceQueue的poll()方法来检查是否有它所关心的非强可及对象被回收。如果队列为空,将返回一个null,否则该方法返回队列中前面的一个Reference对象。利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检查哪个SoftReference所软引用的对象已经被回收。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失去所软引用的对象的SoftReference对象清除掉。常用的方式为:
SoftReference ref =null;
while ((ref = (EmployeeRef)q.poll()) !=null) {
// 清除ref
}
14.java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一.抽象类
在了解抽象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只有声明,而没有具体的实现。抽象方法的声明格式为:abstract void fun();
抽象方法必须用abstract关键字进行修饰。如果一个类含有抽象方法,则称这个类为抽象类,抽象类必须在类前用abstract关键字修饰。 因为抽象类中含有无具体实现的方法,所以不能用抽象类创建对象。
下面要注意一个问题:在《JAVA编程思想》一书中,将抽象类定义为“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但是后面发现如果一个类不包含抽象方法,只是用abstract修饰的话也是抽象类。也就是说抽象类不一定必须含有抽象方法。个人觉得这个属于钻牛角尖的问题吧,因为如果一个抽象类不包含任何抽象方法,为何还要设计为抽象类?所以暂且记住这个概念吧,不必去深究为什么。
[public] abstract class ClassName {
abstract void fun();
}
从这里可以看出,抽象类就是为了继承而存在的,如果你定义了一个抽象类,却不去继承它,那么等于白白创建了这个抽象类,因为你不能用它来做任何事情。对于一个父类,如果它的某个方法在父类中实现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必须根据子类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实现,那么就可以将这个方法声明为abstract方法,此时这个类也就成为abstract类了。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称为抽象类,但并不意味着抽象类中只能有抽象方法,它和普通类一样,同样可以拥有成员变量和普通的成员方法。注意,抽象类和普通类的主要有三点区别:
1)抽象方法必须为public或者protected(因为如果为private,则不能被子类继承,子类便无法实现该方法),缺省情况下默认为public。
2)抽象类不能用来创建对象;
3)如果一个类继承于一个抽象类,则子类必须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如果子类没有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则必须将子类也定义为为abstract类。
在其他方面,抽象类和普通的类并没有区别。
二.接口
接口,英文称作interface,在软件工程中,接口泛指供别人调用的方法或者函数。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Java语言设计者的初衷,它是对行为的抽象。在Java中,定一个接口的形式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Name {
}
接口中可以含有 变量和方法。但是要注意,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并且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变量,用private修饰会报编译错误),而方法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abstract方法且只能是public abstract方法(用其他关键字,比如private、protected、static、 final等修饰会报编译错误),并且接口中所有的方法不能有具体的实现,也就是说,接口中的方法必须都是抽象方法。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出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接口是一种极度抽象的类型,它比抽象类更加“抽象”,并且一般情况下不在接口中定义变量。
要让一个类遵循某组特地的接口需要使用implements关键字,具体格式如下:
class ClassName implements Interface1,Interface2,[....]{
}
可以看出,允许一个类遵循多个特定的接口。如果一个非抽象类遵循了某个接口,就必须实现该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对于遵循某个接口的抽象类,可以不实现该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三.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1.语法层面上的区别
1)抽象类可以提供成员方法的实现细节,而接口中只能存在public abstract 方法;
2)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的;
3)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而抽象类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
4)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2.设计层面上的区别
1)抽象类是对一种事物的抽象,即对类抽象,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抽象类是对整个类整体进行抽象,包括属性、行为,但是接口却是对类局部(行为)进行抽象。举个简单的例子,飞机和鸟是不同类的事物,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会飞。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飞机设计为一个类Airplane,将鸟设计为一个类Bird,但是不能将 飞行 这个特性也设计为类,因此它只是一个行为特性,并不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描述。此时可以将 飞行 设计为一个接口Fly,包含方法fly( ),然后Airplane和Bird分别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Fly这个接口。然后至于有不同种类的飞机,比如战斗机、民用飞机等直接继承Airplane即可,对于鸟也是类似的,不同种类的鸟直接继承Bird类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继承是一个 "是不是"的关系,而 接口 实现则是 "有没有"的关系。如果一个类继承了某个抽象类,则子类必定是抽象类的种类,而接口实现则是有没有、具备不具备的关系,比如鸟是否能飞(或者是否具备飞行这个特点),能飞行则可以实现这个接口,不能飞行就不实现这个接口。
2)设计层面不同,抽象类作为很多子类的父类,它是一种模板式设计。而接口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种辐射式设计。什么是模板式设计?最简单例子,大家都用过ppt里面的模板,如果用模板A设计了ppt B和ppt C,ppt B和ppt C公共的部分就是模板A了,如果它们的公共部分需要改动,则只需要改动模板A就可以了,不需要重新对ppt B和ppt C进行改动。而辐射式设计,比如某个电梯都装了某种报警器,一旦要更新报警器,就必须全部更新。也就是说对于抽象类,如果需要添加新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抽象类中添加具体的实现,子类可以不进行变更;而对于接口则不行,如果接口进行了变更,则所有实现这个接口的类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动。
下面看一个网上流传最广泛的例子:门和警报的例子:门都有open( )和close( )两个动作,此时我们可以定义通过抽象类和接口来定义这个抽象概念:
abstract class Do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n();
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
}
或者:
interface Do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n();
public abstract void close();
}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需要门具有报警alarm( )的功能,那么该如何实现?下面提供两种思路:
1)将这三个功能都放在抽象类里面,但是这样一来所有继承于这个抽象类的子类都具备了报警功能,但是有的门并不一定具备报警功能;
2)将这三个功能都放在接口里面,需要用到报警功能的类就需要实现这个接口中的open( )和close( ),也许这个类根本就不具备open( )和close( )这两个功能,比如火灾报警器。
从这里可以看出, Door的open() 、close()和alarm()根本就属于两个不同范畴内的行为,open()和close()属于门本身固有的行为特性,而alarm()属于延伸的附加行为。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单独将报警设计为一个接口,包含alarm()行为,Door设计为单独的一个抽象类,包含open和close两种行为。再设计一个报警门继承Door类和实现Alarm接口。
interface Alram {
void alarm();
}
abstract class Door {
void open();
void close();
}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
void oepn() {
//....
}
void close() {
//....
}
void alarm() {
//....
}
}
15.java基础类型和字节大小。
在Java中一共有8种基本数据类型,其中有4种整型,2种浮点类型,1种用于表示Unicode编码的字符单元的字符类型和1种用于表示真值的boolean类型。(一个字节等于8个bit)
1.整型
类型 存储需求 bit数 取值范围 备注
int 4字节 4*8
short 2字节 2*8 -32768~32767
long 8字节 8*8
byte 1字节 1*8 -128~127
2.浮点型
类型 存储需求 bit数 取值范围 备注
float 4字节 4*8 float类型的数值有一个后缀F(例如:3.14F)
double 8字节 8*8 没有后缀F的浮点数值(如3.14)默认为double类型
3.char类型
类型 存储需求 bit数 取值范围 备注
char 2字节 2*8
4.boolean类型
类型 存储需求 bit数 取值范围 备注
boolean 1字节 1*8 false、true
补充:Java有一个能够表示任意精度的算书包,通常称为“大数值”(big number)。虽然被称为大数值,但它并不是一种Java类型,而是一个Java对象。
如果基本的整数和浮点数精度不能够满足需求,那么可以使用java.math包中的两个很有用的类:BigIntegerBigDecimal(Android SDK中也包含了java.math包以及这两个类)这两个类可以处理包含任意长度数字序列的数值。BigInteger类实现了任意精度的整数运算,BigDecimal实现了任意精度的浮点数运算。具体的用法可以参见Java API。
16.hashMap,hashtable,CurrentHashMap底层实现原理与线程安全问题。
1.都是用hash算法做索引。
2.hashmap实现map接口,hashtable继承dictionary类
3.hashmap允许一个key为null,hashtable不允许。
4.hashmap去掉了contains方法,改成containsKey和containsValue
5.hashtable线程安全hashmap线程不安全。
6.hashtable的默认大小是11,增加方式是old*2+1,hashMap初始是16且一定是2的指数。
currentHashMap采用分段锁技术实现线程安全。
17.HashMap的实现原理。
主要说key的原理,先hash在equals,自定义的对象最为key一定要重写equals方法,同时要重写hashcode方法
18.hash冲突了怎么办,那些解决散列冲突的办法?
一般有“放开地址法”,“再hash法”,“链地址法”,hashmap使用的是“链地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