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学习之请求钩子、cookie和session、上下文、flash
请求钩子(类似于django的中间件)
- before_first_request:在第一次请求之前运行,只需执行一次,适合:初始化操作,比如数据库连接操作
- before_request:在每一次请求都会执行,可以在这里做权限校验操作,比如说某用户是黑名单用户,黑名单用户登录系统将遭到拒绝访问,可以使用before_request进行权限校验。
- after_request:在请求之后运行,会接收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就是前面的请求处理完毕之后返回的响应数据,可以对响应做最后一步统一的处理
- teardown_request:每一次请求之后都会调用,会接受一个参数,参数是服务器出现的错误信息,适合:用来记录服务器内部异常,服务器日志记录使用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 没有返回值
print('first')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before request')
# 如果请求的校验不成功,可以直接在此方法中进行响应,直接return之后那么就不会执行视图函数
# if 请求不符合要求:
# return 'woshishui'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after_request')
# 可以修改返回的响应,也可以不修改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return response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teardown_request')
print(e)
状态保持
flask和之前用过的其他框架有一点不同的是,它的session默认是完全保留在客户端浏览器中的,也就是说往flask的session中写入数据,最终这些数据将会以json字符串的形式,经过base64编码写入到用户浏览器的cookie里,也就是说无须依赖第三方数据库保存session数据,也无需依赖文件来保存。
cookie设置和获取
当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时候,由服务器设置一些状态信息到浏览器中,存储在客户端(浏览器)
设置cookie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make_response, request
@app.route('/cookie')
def set_cookie():
response = make_response('cookies')
# 设置cookie,参数是键名,键值,时间
response.set_cookie('keyname', 'value', max_age=3600)
return response
获取cookie
@app.route('/get_cookie')
def get_cookie():
# 获取需要知道对应的键名
print(request.cookies.get('name'))
return 'get cookie'
删除cookie
一般不需要删除cookie,看需求
@app.route('/delete')
def delete_cookie():
response = make_response('delete')
response.delete_cookie('name')
return response
session的设置和获取
session:请求上下文对象,用于处理http请求中的一些数据内容
需要设置secret_key
利用系统方法创建一个secret_key
import os
...
app.secret_key = os.urandom(24)
# 生成的大概是这样
# '\xca\x0c\x86\x04\x98@\x02b\x1b7\x8c\x88]\x1b\xd7"+\xe6px@\xc3#\\'
...
设置session和跳转到获取session页
简单设置获取即可,如果不存在的情况,用get方法获取会返回None,用[’’]会报错
from flask import session, redirect, url_for
@app.route('/session')
def set_session():
session['username'] = 'python'
return redirect(url_for('get_session'))
@app.route('/get_session')
def get_session():
return session.get('username')
删除session
- 删除session: session.pop(‘username’)
- 清除session: session.clear
session的过期时间
- 如果没有指定session的过期时间,那么默认是浏览器关闭后就自动结束。session.permanent = True在flask下则可以将有效期延长至一个月。下面有方法可以配置具体多少天的有效期。
- 可以通过给app.config设置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来更改过期时间,这个值的数据类型是datetime.timedelay类型。
使用的需求:
- 在登录网页界面,下面有一个“记住我”选项,如果点击了则设置session的有效期长一点。就是设置这个!
一种更先进的配置有效期的方法:(比如配置7天有效)
- 引入包: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delta
- 配置有效期限:app.config[‘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 = timedelta(days=7) # 配置7天有效
- 设置:session.permanent = True
可以使用config[]配置也可以直接用app的属性配置
下面代码是不完整的,补充完整即可
import os
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delta
...
# 设置secret_key
app.secret_key = os.urandom(24)
# 设置过期时间
app.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 = timedelta(days=7)
...
session.permanent = True
...
上下文
相当于容器,保存了一些程序运行时需要的信息。
- 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请求上下文:我们客户端发送了请求给服务器,那么这个request对象就发送过去了。服务器那边就接收到了这个request,那么就可以使用一系列方法读取这个request对象中的内容(比如使用request.method显示它用GET还是POST方式提交的,使用request.path查看它请求的路径是什么)。而我们如果浏览器没有发送请求,那么在服务器端,你去使用request.method这些方法就会报错,因为这些方法需要客户端发送过来请求才能执行,也就是说,某些方法的执行需要一系列操作作为基础,需要前因后果这种关系(说的比较抽象),而这种前因后果就可以通俗理解为上下文。
请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
请求上下文对象:保存的是客户端与服务端交互的数据
request:封装的是HTTP请求的内容
session:记录的是当前会话的信息,用来保存用户信息
应用上下文
应用上下文:程序运行时,保存的数据信息
current_app:存储的当前运行app名称,加载的配置文件,连接的数据库,运行在哪个机器上,ip等
g变量:Flask程序运行时全局的临时变量,充当媒介作用:g.name=‘张三’
flash消息闪现
闪现系统的基 本工作方式是:在且只在下一个请求中访问上一个请求结束时记录的消息。一般我们 结合布局模板来使用闪现系统。注意,浏览器会限制 cookie 的大小,有时候网络服 务器也会。这样如果消息比会话 cookie 大的话,那么会导致消息闪现静默失败。
- flash()第一个参数是消息内容,第二个是类别
app.route('/info')
def info():
# 消息队列的学习
# 消息队列的学习
flash('hhhhhhh', 'error')
return render_template('message.html')
然后输出类别消息: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with_categories=true) %}
{% if messages %}
<ul class=flashes>
{% for category, message in messages %}
<li class="{{ category }}">{{ message }}</li>
{% endfor %}
</ul>
{% endif %}
{% endwith %}
或者直接筛选信息:
{% with errors = get_flashed_messages(category_filter=["error"]) %}
{% if errors %}
<div class="alert-message block-message error">
<a class="close" href="#">×</a>
<ul>
{%- for msg in errors %}
<li>{{ msg }}</li>
{% endfor -%}
</ul>
</div>
{% endif %}
{% endwith %}
重定向
重定向:redirect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direct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url = "https://www.baidu.com"
return redirect(url)
- 访问当前url,重新请求一个新的url
- 作用:当网站页面页面或者文章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使用重定向,提高用户体验。
反向解析:url_for
from flask import url_for, Flask, redirect
@app.route("/demo")
def demo_url_for():
# url_for接收的参数名为视图函数名
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