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础学习------《通信原理》+ 《GSM原理及网络优化》 读书笔记之一 —— 基本概念

本文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并深入解析了频带传输系统中的频分复用概念和采样定理的重要性。此外,还详细阐述了GSM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其频段分配、信道组织方式及时分复用技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通信原理》 作者:樊昌信

  • 什么是通信系统:

信号由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由的路径,就是一个通信系统。

  • 通信系统的分类:
    •  按照信号的特点分: 数字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
    •  按照是否需要信号调制: 频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
         频带传输系统需要经过调制,将信号提升到适当的频率发送。

频带传输系统带来的理念是频分复用。

采样定理带来的理念是时分复用。

 

采样定理描述的是连续信号的去冗余: 连续信号冗余过多, 造成传输负担,可以去掉,去掉的方式就是,有有限的抽样,表示连续信号:

 

如果对一个带宽受限的信号【什么信号都可以】进行抽样, 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可以准确的确定原信号。抽样信号的频率需大于原信号最大带宽对应频率的两倍。

 

原理很简单,模拟信号必定是冗余的,如果跳变【即最大的频率】不剧烈,比如为直线, 则两点就可以确定信号为什么了。

描述直线也紧紧是通过斜率来确定, 而斜率只需要两点可以确定。跟本用不着这么多点来描述。 一条直线中,除了一个点,

还有斜率外,其他的信息都是冗余信息。

为什么要以受限的最大带宽为标准,这是因为这个值,描述了信号跳变最剧烈的点。变化剧烈的地方,要多采样。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 作者: 韩斌杰

GSM的频段分配及信道组织方式:

GSM的频段:GSM系统被授权使用的频率资源范围。以GSM900 为例: 上行890~915M, 下行935~960M

GSM频点间隔: 区分用户组【如小区】,每个组占用一定范围的频段。 GSM规定为200K

因此GSM900可容纳的双工信道数目为【25M/200k = 125, 书上少了一个,不知道为什么】

从复用的角度来看,GSM的MS和BTS之间通过将信号调制到不同的频段【间隔为200K】,从而避免了频间干扰,保证多路信号

的传输。

GSM的时分复用:关注一个载频【载频即将124路信号调制到不同位置上的这124个频率, 现在关注一个】, 为了保证更加优越

的复用方式, GSM对这路载频进行时分复用:

将GSM发送信号的单位时间【帧】细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传输一路信号, 这样,一个载频上,就可以传输8个不同信号

,【前提是满足采样定理】, 这样,在接收端,只要使用相同的采样脉冲,就可以无损恢复原信号。

 

本书主要从GSM原理网络优化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对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优化流程、无线接口理论的介绍使得用户对GSM网络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后通过对呼叫处理过程的分析、信令协议的介绍,将GSM的BSS部分和NSS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读者对移动台和网络针对各种通信需要的信令传输过程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一部分是GSM网络优化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该部分确实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本书最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有关网络优化实践操作的相关知识,包括常用参数的优化调整、网络优化应注意的部分问题以及网络故障的处理,这一部分是GSM网络优化理论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大量实例的列举可以使读者对各种疑难的网络故障处理找到入手之处。 本书较侧重于实用性,对于广大从事GSM网络优化、维护以及研究和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第1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及优化概述 1.1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2.1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 1.2.2 GSM系统的组成 1.2.3 GSM系统的业务功能 1.3 GSM系统的编号计划 1.3.1 移动用户号码(MSISDN) 1.3.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LMSI) 1.3.3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1.3.4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1.3.5 位置区识别码(LAI) 1.3.6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1.3.7 基站识别色码(CGI) 1.3.8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1.4 GSM系统的移动网络功能 1.5 GSM网络优化 1.5.1 网络优化的概念 1.5.2 网络优化的安排及实施 1.5.3 日常优化措施 1.5.4 无线网络质量测试 第2章 GSM无线电接口理论 2.1 工作频段的分配 2.1.1 我国GSM网络的工作频段 2.1.2 频道间隔 2.1.3 频道配置 2.1.4 干扰保护比 2.2 时分多址技术 2.2.1 TDMA信道概念 2.2.2 TDMA帧 2.2.3 突发脉冲序列 2.2.4 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2.2.5 系统消息介绍 2.3 移动环境中的电波传播 2.3.1 陆地移动通信环境的特点 2.3.2 信号在无线路径上的衰落 2.3.3 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 2.3.4 信号传播的其它特性 2.3.5 分集接收 2.4 移动台和基站的时间调整 2.5 跳频技术 2.5.1 跳频的种类及各自实现的方法 2.5.2 跳频的优点 2.5.3 跳频序列 2.6 源数据的传输过程 2.6.1 语音编码 2.6.2 信道编码 2.6.3 交织技术 2.6.4 突发脉冲的形成 2.6.5 加密 2.6.6 调制和解调 第3章 呼叫处理过程分析 3.1 小区的选择与重选 3.1.1 过程描述 3.1.2 小区选择过程 3.1.3 小区重选过程 3.1.4 网络对处于空亲模式下的MS的影响 3.1.5 不连续接收模式DRX和寻呼信道的定义 3.2 立即指配程序 3.2.1 信道申请 3.2.2 初始信道的分配 3.2.3 初始化报文 3.2.4 立即指配程序中遇到的异常情况 3.3 鉴权加密过程 3.3.1 鉴权过程 3.3.2 加密过程 3.3.3 TMSI再分配程序 3.3.4 识别程序 3.3.5 IMSI分离程序(IMSI DETACH) 3.4 位置更新 3.4.1 位置区的概念 3.4.2 位置更新的概念 3.4.3 正常位置更新流程(越位置区的位置更新) 3.4.4 IMSI附着过程 3.4.5 周期性位置更新过程 3.4.6 一般位置更淅程序概述(规范) 3.5 MS主叫信令流程分析 3.5.1 呼叫建立程序 3.5.2 呼叫释放程序 3.6 MS被叫信充流程分析 3.6.1 查询过程 3.6.2 寻呼过程 3.6.3 被叫的呼叫建立过程 3.6.4 呼转移等补充业务对路由建立的影响 3.7 无线链路控制 3.7.1 无线链路故障 3.7.2 呼叫重建 3.8 切换 3.8.1 切换过程 3.8.2 切换准备 3.8.3 触发切换的原因 3.8.4 切换的种类 3.8.5 切换流程分析 3.9 功率控制 3.9.1 功率控制 3.9.2 不连续发射(DTX) 第4章 信令与协议 第5章 参数优化 第6章 GSM网络优化应注意的部分问题 第7章 网络故障分析 附录 附录A 呼叫信令流程图 附录B GSM系统缩略语词汇 附录C 无线接口消息 附录D MAP接口部分业务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