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模式的由来
早期的浏览器, IE 独大。这也就导致其很多东西和w3c 的标准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譬如他有自己才看的懂得自定义Tag。
一个熟悉的名词--浏览器大战, 形象的刻画了这期间发生的事情。
IE 的占用量逐步下降, firefox 和chrome异军突起, 要不是捆绑在windows 系统, 真不知道IE 是否早就消亡了。原因很简单, IE的速度等各方面表现都不是很好。
微软逐渐意识到自己搞自己的是不行的, 在IE 后续的版本中就逐渐的向标准靠拢了。
这样的话, 问题就来了。新版的IE逐渐接近标准, 而旧版和标准差异又很大, 新版和旧版直接如何兼容呢?
总不能说, IE 发布了一个新版, 原先开发的网页都无法使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在IE8以后加入了所谓的兼容性模式,也就是能够在旧的网站使用兼容性模式浏览,而一切正常,而到比较新的网站就用正常模式浏览。
特别注意的是, 兼容模式是从IE8 才开始有的。也是因为IE8跟IE7有不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