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备在行业应用领域里,基本上都是先把系统安装到一台设备,调试完成后,再取出做好系统的硬盘(也称之为母盘),通过复制这个母盘到新的硬盘,达到批量生产的目的。
硬盘的复制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使用硬盘复制机(也称硬盘拷贝机),普通1拖5的硬盘复制机价格大概在2万元左右,对于微小创业公司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另一种就是通过软件的方式,在windows平台下这种类型的软件非常多,最出名的,就是Ghost了。本文主要介绍在Linux环境下,如何实现硬盘的批量复制。
Linux环境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纯粹DD,第二种是DD+TAR,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注:以下讨论的复制功能,基于母盘和等待复制的硬盘容量相等的情况下,如果容量不相等,可能导致数据不完整甚至出错。
一、DD方式
DD是linux下最常用的复制数据的命令,因其能进行字节级别的复制,可以保证两块硬盘的数据完全相同。
普通硬盘在Linux中一般使用sdx标识,其中x为:a,b,c...,如sda代表第一个硬盘,sdb代表第二个硬盘,以此类推。假设第一个硬盘也就是sda做母盘,复制到第二块硬盘sdb中,完整dd命令如下:
dd
if
=
/dev
/sda of
=
/dev
/sdb bs
=
1024K
简单说明:
if:输入位置;
of:输出位置,可以是硬盘的盘符,也可以某个文件路径;
bs:缓存大小,合适的缓存能够加快复制速度;
更多参数,请参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