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
No_Game_No_Life_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看《一人之下:陈朵篇》——架空世界里的真实
《一人之下》这个漫画我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始追了,那时候还叫《异人》。后来也是追追停停,一口气攒好久又开始看,上一次看我记得是在罗天大醮刚结束,一口气追到了陈朵篇中部,然后又结束等待作者更新。后来在知乎上看到陈朵篇“封神”二字,我没有点进去详看,以为又是某人一战封神,毕竟这是战斗漫画,所谓封神可能就是粉丝的狂欢罢了。最多最多,可能真如《氰化欢乐秀》里将Benson从定格动画师误成上帝的无限创意。不过,我是真的曲解了《一人之下:陈朵篇》(以下简称《陈朵篇》)封神的含义了,也是真的贬低了漫画无限的可能性了。因原创 2020-07-02 00:32:03 · 2567 阅读 · 0 评论 -
读《洞穴奇案》——饥饿不能构成紧急避难
之前讨论探险者是否构成犯罪是以“社会”为核心讨论的,洞穴中的小团体是否构成一个社会,是否受到社会的法律约束。而下面这段话,是以“人权”为核心讨论的:“即使探险者们合理地确信杀掉一位同伴是必要的,联邦诉沃尔金案的判决也会推翻他们的主张。关于饥饿能否构成紧急避难这一问题,我们早已有答案:它不能构成。既然一个人不能为了防止饥饿实施相对无害的偷面包行为,那我们当然也无法容忍为了避免饥饿而有意杀人并食用...原创 2020-05-07 12:18:54 · 1031 阅读 · 0 评论 -
读《洞穴奇案》——从虐猫到禁食狗肉,自然法真的存在吗?
这是读《洞穴奇案》的第四篇心得体会,本篇的题目一下子就包含了两个热点话题:“高校学生虐猫案”和“立法禁止吃狗肉”,这两个事件不得不说是争议不断的,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不一而足。“如果此人像探险者一样并没有邪恶的意图,而我们判他有罪,判探险者无罪的唯一理由就在于,我们对那些可怜的探险者抱有一种同情。这种同情感可能是非常普遍、自然而令人尊敬的,但是根据我们的法律,它并没有任何权烕的力量...原创 2020-05-07 09:44:57 · 546 阅读 · 0 评论 -
读《洞穴奇案》——旧文人的愚民术
忙了快一周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继续阅读本书,今天终于草草的阅读完了一章,这章讲的是法律与民意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讲,法律是否真正的表达了民意?而再发问,这个民意到底指的是谁的意图?这种意图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我们以最善意观点去看待这个民意,那么这个民意是否又是理性的?如果不是绝对理性的,甚至是有失偏颇的,法律是否仍然去选择尊重这种呼声?问题实在是够多。在写下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原创 2020-04-24 23:54:25 · 684 阅读 · 0 评论 -
读《洞穴奇案》——一个人是否应该为了避免偷窃面包而挨饿致死?
之前在功利主义与法的精神一文中提到过正当防卫,在读了今天的内容后,我觉得有必要对正当防卫的内在精神做一个深入探讨。书中说到判断是否是正当防卫,需要去判断一个人在进行自我防卫的时候是否是故意的。我认为,对这个故意的解读,是判断正当防卫的关键。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故意并不是指的对行为的自知,因为凡是法律上判定的正当防卫,行为人至少是对自我防卫的行为是知晓的。第二点要说的是,我们看国内最近一系列判断正当...原创 2020-04-04 22:20:07 · 812 阅读 · 0 评论 -
读《洞穴奇案》——功利主义与法的精神
读这篇文章,我打算换一种阅读的方式——每天只读一小点,也就是每天只读一到两个观点,同时对所读进行思考。先简要说说洞穴奇案的案到底是什么吧。本书只花了很简短的篇幅来描述案件,大意是五名驴友受困洞穴中(洞口坍塌),水尽粮绝的情况下,在苦苦生存二十天后得知外界还有十多天才能打通隧道的情况下,决定摇骰子吃掉一个人,牺牲一人以救活其它四人。若是在四年前,即使是陷入了功利主义的陷阱中,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原创 2020-04-03 22:53:27 · 1548 阅读 · 0 评论 -
《万历十五年》笔记——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未读《万历十五年》之前,历史书中如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立殿阁大学士。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我以为朱元璋为前朝修史,深刻总结前朝教训,权归中央,废除丞相制,建立了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即宣告了君权的胜利,相权的完败。但读完《万历十五年》,滑稽的是...原创 2019-12-11 11:19:26 · 1159 阅读 · 0 评论 -
《简读中国史》笔记——关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
想要探讨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我认为应该先好好讨论什么是科学、近代科学的起点在哪,然后才有合理的证据充分讨论诞生的原因。近代科学起因对于科学史,人们惯于区分古代与近代。然而,这古代与近代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其间分界的标准是什么?分界在何时?都是需要加以讨论的问题。《世界观》一书将世界观将十六世纪为界限,把世界观一分为二是合理的,同样,我也认为将科学从十六世纪一分为二作为近代和古代的分界线也...原创 2019-11-09 17:13:56 · 1172 阅读 · 0 评论 -
《魔童降世》影评——从封神演义谈到宿命
今日看完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不得不称赞这次改编很精妙,也不得不说编剧的三观很正。哪吒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中可能是纯真无害的小孩子,生来便拥有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得遇名师太乙真人,修得神通三头六臂,坚持正义,帮助武王伐纣,灭石叽,最后肉身(莲花)成圣。然而,凡是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大多对哪吒并无好感,甚至认为纨绔子弟也不过如此。简单介绍哪吒为何不讨喜:其母三年怀胎,一朝分娩,却生出一个肉球。李靖...原创 2019-07-28 01:34:38 · 1015 阅读 · 0 评论 -
归纳演绎出的世界观
题目略有写宽泛,刚读完《世界观》第一部分的内容,信息量有点大,迫切需要写篇读书笔记理清思路。“归纳”和“演绎”方法什么是归纳(Inductive)和演绎(Deductive)?很多对于归纳、演绎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错误的以为两者是对立的,要么是从一般到特殊,要么是从特殊到一般。实际上,从《Introduction to Logic》一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归纳其实是:即使所有前提是真的,归纳...原创 2019-11-09 17:10:36 · 1076 阅读 · 0 评论 -
《白鹿原》读书笔记——纪实的戏剧
陈忠实用沉稳的手笔,入木三分的刻画了白鹿原上兴衰史诗。火车上我花了一天时间拜读了《白鹿原》一书,读的很快,所以没有太仔细咀嚼。不过,老先生对于白鹿原以及原上人们的形象的刻画,十分生动,粗粗的读也有深深的厚重感。原上的兴衰史,有种你方唱罢,我方唱的戏剧感,什么乌鸦兵、农协之类的牛鬼蛇神,齐齐上阵,每一股势力粉墨登场,然后却经不起闹腾,又草草收场,一个字“乱”。而陈忠实老先生把这乱字,写的有条不紊,情...原创 2019-02-18 17:40:34 · 1343 阅读 · 0 评论 -
《国富论》笔记——劳动分工
从一月初开始,已经中旬过半了,说是想写读书笔记,一直也没啥动力。书倒是一直在看,由于实习期有大量时间的缘故,短短十多天也陆陆续续看了三四本书。看书要获得体会,还是得老老实实慢慢回味,如果一遍看过去,可能当时明白了,过了几天便忘了。所以我喜欢靠这种拉长看书时间的方法(比如记笔记),来使我放缓节奏,细细体会书中细节。论劳动分工从“劳动分工”这个字眼开始,或许是所学专业带工程二字,这四个字似乎就是理...原创 2019-01-13 17:29:20 · 2210 阅读 · 0 评论 -
《国富论》笔记——货币
上一个读书笔记,我简单发散思维到了货币。从以物易物到以贝壳作为货币举了一段例子。《国富论》第四章就马上讲到了货币,并且补充了我很多未分析到的地方。货币的起源当以物易物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我不再需要你的物品了,所以不再需要和你交换,你的东西只有烂在手里。也就是说你空有财富而饿死。所以才有了货币的来源,有的地区以贝壳作为货币,有的地区以铁钉等金属制品作为货币。不论用何种材料作为货币,必须具有以下的特...原创 2019-01-16 16:23:44 · 2119 阅读 · 0 评论 -
《人类简史》笔记——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背后的思考
骗局虽然有点阴谋论的感觉,不过仔细思考,事实其实很接近。首先是认知革命,作者认为认知革命是将智人与其他人种区分开来,乃至智人席卷全球,消灭其他人种的重要一步。作者论点中的“虚构故事”说,在认知革命后,智人能够传达关于虚构概念的信息,例如神权和人权。本书关于农业革命是场骗局的观点,无疑说是非常的精彩。书作者从小麦这类被人类广为农作物的立足点出发,阐述了小麦是如何“指使”人类消灭其他的动植物竞争...原创 2019-01-22 16:11:26 · 249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