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让程序拥有了并发执行的能力,所谓“并发执行”是指程序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注意是“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而不是按照某个“次序”执行多个任务,也就是说程序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代码。由于程序在启动后就会立即执行代码,所以一个程序至少会有一个线程,这个线程通常称为“主线程”,主线程是随着程序的启动而自动创建并且自动执行的,它的执行入口就是main方法,当主线程的代码完成后,程序也就随即终止了。
如果一个程序在运行后创建了多个线程,那么这个程序就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如果计算机只有一个CPU的话,在同一时刻是不可能让一个CPU同时进行多个运算的,但是由于现在的CPU速度非常快,它只要在不同的线程之间快速切换的话,用户就会感觉到似乎是程序在“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线程之间的切换是由JVM来调度的,我们基本上无法进行控制,也无须控制。
Java中的线程都是java.lang.Thread类的实例,我们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对象,然后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当线程对象被执行时,会调用其中的run()方法,当run()方法中的代码执行完后,线程终止。很显然Thread类中的run()方法不会包含我们想要的代码,那么该怎样把代码写到run()方法中去呢?有两种方法:
- 扩展Thread类
- 实现Runnable接口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重写(或实现)run()方法,把需要的代码写到里面去。使用第一种方法需要让Thread成为父类,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如果要定义的类已经有了指定的父类的话,那么就只能使用第二种方法了。这两种方法的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Runnable");
}
}
定义好类后,实例化就很容易了,对于第一种方法,直接调用其构造函数就可以了,对于第二种方法就稍微麻烦一些了,不过也很容易,例如:
MyThread t1 = new MyThread();
MyRunnable r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2 = new Thread(r);
在创建了线程实例后,调用start()方法就可以让线程启动了,例如:
t1.start();
t2.start();
完整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hreadIntr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t1 = new MyThread();
MyRunnable r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2 = new Thread(r);
t1.start();
t2.start();
System.out.println("main ends.");
}
}
这里除了t1和t2之外,还有一个主线程,因此总共是3个线程,其中t1和t2是在主线程里创建的,不过在启动这两个线程之后,三个线程就并发执行了,不过这三个线程的执行顺序是无法控制的,因为这是由JVM进行调度的。
先写到这儿吧,明天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