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or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模型,与最常见的并发模型——共享内存(同步锁)不同,它将程序分为许多独立的计算单元——Actor,每个Actor独立管理自己的资源,不同Actor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来交互。它的好处是全异步执行,不会造成线程阻塞,从而提升CPU使用率,另外由于线程之间是异步交互,所以也不用考虑加锁和线程同步的问题。
Actor模型在业界有许多应用,例如游戏服务器框架Skynet、编程语言Erlang。
因为历史原因,Java下的Actor模型应用较少,知名的只有基于Scala的Akka。而且Actor模型也不是万能的,异步编程会需要编写更多的回调代码,原本的一步需要拆分成若干步来处理,无疑增加了代码编写复杂度(callback hell)。
本文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使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Actor模型,功能上模仿Skynet,支持的功能包括:
- Actor基础功能:消息发送接收、异步处理等。
- 集群功能:支持多节点之间通信。
- 非阻塞的sleep和网络通信。
完整的源代码在可以在Github获取。以下是部分关键代码以及设计思路讲解。
Actor
Actor是Actor模型中的核心概念,每个Actor独立管理自己的资源,与其他Actor之间通信通过Message。
这里的每个Actor由单线程驱动,相当于Skynet中的服务。Actor不断从mailbox中获取尚未处理的Message,mailbox使用的结构是无界阻塞的LinkedBlockingQueue。
Actor类是抽象类,其中处理消息的handleMessage方法为抽象方法,需要每个具体类来重载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Actor {
private Node nod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Message> mailbox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private Thread actorThread;
public Node getNode() {
return node;
}
public void setNode(Node node) {
this.node = nod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tart() {
actorThread = new Thread(() -> {
ActorSystem.setThreadLocalActor(this);
for(;;) {
try {
Message message = mailbox.take();
try {
handleMessage(messag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gnore) {
// ignore
}
}
});
actorThread.start();
}
public void act(Message msg) {
mailbox.offer(msg);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essage);
}
Node
Node代表节点,与Skynet中节点意义相同。它是一个独立的Java进程,有自己的IP和端口,Node之间通过异步的网络通信发送和接收消息。一个Node中可以运行多个Actor,一个Actor仅可与一个Node绑定。
Node的唯一标识也是它的name,与Actor的name稍有不同,Node的name是全局唯一,而Actor的name是Node内唯一。
public abstract class Node {
/**
* 名字
* 需要是唯一的,按名字查找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etSocketAddress address;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odeName) {
name = nodeName;
}
public void setAddress(InetSocketAddress address) {
this.address = address;
}
}
ActorSystem
ActorSystem是Actor的管理系统,也是外部调用API的主要入口,提供本框架中的主要功能:创建Actor、发送消息、休眠Actor、网络通信等。下面分别详细说明。
ActorSystem初始化
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是调用conf方法读取集群配置,包括每个Node的name和address。
其次是调用bindNode方法绑定当前Node。
最后是调用start方法初始化自身,包括对定时器的初始化和Netty服务端的初始化。之所以引入定时器,是因为无阻塞sleep需要用到,这个具体后面再说,另外也可以用于扩展实现通用的定时任务功能。Node之间发送消息都是异步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都使用了Netty做异步网络通信。
public class ActorSystem {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 InetSocketAddress> clusterConfig;
/**
* 当前绑定到的节点
*/
private static Node currNode;
private final static Map<String, Actor> actors = new HashMap<>();
/**
* 维护线程与Actor的对应关系
*/
private final static ThreadLocal<Actor> currThreadActor = new ThreadLocal<>();
/**
* 客户端Netty bootstrap
*/
private static Bootstrap clientBootstrap;
/**
* 维护节点与通道的对应关系
*/
private final static Map<String, Channel> channels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rivate static void startNettyBootstrap() {
try {
// 先启动服务端bootstrap
EventLoopGroup boss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1);
EventLoopGroup worker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ServerBootstrap b = new ServerBootstrap();
b.group(bossGroup, workerGroup)
.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option

本文介绍了使用Java实现Actor模型,模拟Skynet的并发处理,包括Actor的基本功能如消息发送和异步处理,以及集群间的通信。文中还讨论了Java环境下Actor模型的应用局限,如回调地狱和代码复杂性增加,并提供了关键代码片段和设计思路。此外,文章提到了基于定时器的非阻塞sleep实现和Netty进行网络通信的方法。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