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面前,人人都是谦卑的。

在一次茶席偶遇中,作者面对茶学专家时感到自卑,反思了出身与知识的刻板印象。通过茶学的学习,认识到真正的高手总是谦卑,强调茶学的综合性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是【晴又澜】的第003篇习茶笔记

640?wx_fmt=jpeg

纯正红心歪尾桃,传统工艺

上周在茶医生的茶席上偶遇两个**省茶叶总公司的大股东(跟我同省)。

五十来岁,衣着简练-深色T搭配休闲裤,身形清瘦,言谈低调,同时还是**农业大学的教授。是我最仰慕的有知识有赚钱能力又很低调的人物形象。

老实说,跟这些人坐一起,我是很害怕的。感觉自己就是浩瀚大海上的一颗浮萍。微不足道又飘忽不定。

所以,一坐下就很明确且大声的跟茶医生说要传统工艺的,要碳焙的。想通过展示自己独特的茶品味和大嗓门来给自己提提气,增加自信。

但事实上,我的自卑很快又在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出来。他们问我是不是本地人,我很没有底气的告诉他我是**人(因为一出生就知道我们北部比南部落后几十年,我的老家恰恰又是我们省最北的地方)。

640?wx_fmt=jpeg

今年秋茶采摘天气特别好

总结起来,让我在两个“大佬”面前无地自容的是出身和茶知识。可能出身的比重还要更大些。

那么,这两点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我对出身的自卑实际上就是一种长期的地域性刻板印象。

就像很多人看茶一样。龙井一定要杭州西湖的,铁观音一定要福建安溪的。

事实上,近几年贵州兴起很多不错的茶区也种植龙井。适宜的种植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就可以种出好茶。当然,缺少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是新兴茶区的大短板。

铁观音也是这样。戴云山脉一带非常适合种植铁观音。这一带刚好从安溪境内穿过。所以,都知道安溪铁观音好却不知道沿线经过的永春、华安、南靖的铁观音品质也极好。

640?wx_fmt=jpeg

颜值很高

以我近两年的习茶经历来看,茶学实在是一个大学问。茶叶(制茶/品茶)、茶器、茶文化都是茶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看上去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又相互影响。能做到真正的集大成者实在是少之又少。制茶师傅可能茶文化这块比较薄弱,茶文化研究者也可能还需要多跟制茶师傅请教,合适的茶器能给茶汤加分又增加美感。

其实,不管是茶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真正的高手一定是谦卑的。认真对待小白也是夯实学问的一个路径。得到的薛兆丰老师还在菜市场给老百姓讲经济学知识呢。

640?wx_fmt=jpeg

所以,在茶学面前,人人都是谦卑的。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