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产品的发展轨迹看,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在横向发展方面,现在的安全产品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包过滤防火墙的束缚,由于业务应用的快速丰富,基于业务应用的深度安全需求不断出现,典型的如防病毒、垃圾邮件防护,URL过滤等,这些安全领域都需要对报文进行深度的分析,通过特征比对来发现安全威胁,对系统的资源消耗比较严重,需要有很好的硬件平台进行支撑。
从纵向发展方面,现在的安全产品如防火墙产品,已经不再是只具备简单的包过滤功能的产品,也不再是只能支撑几十上百兆的性能,在千兆到桌面万兆到核心的高速以太网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在功能上不断丰富如增加状态包过滤、攻击防护等功能外,在性能上也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才能适用网络安全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千兆万兆性能的防火墙等安全产品正在不断的涌现出来。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安全产品开始逐步摆脱X86的传统架构,寻求能够具备较高性能,支撑丰富内容安全特性的硬件平台。众所周知,安全设备的性能提升速度,一直以来都是落后于网络容量的扩展速度。尤其在大部分应用中,安全产品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在线的、深度的检测,对性能的要求绝不亚于网络设备。可是受到硬件技术的桎梏,防火墙、UTM等产品难以满足性能与安全兼得的需要,就算是NP这样专门为提升网络设备处理性能而设计的处理器,也只能说是X86架构和ASIC之间的平衡方案。在这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中,基于多核的硬件架构进行安全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断的趋势。
可以看到,包括intel、AMD陆续推出了2核、4核的通用处理器,IBM、SUN也分别推出cell和SPARC架构的多核处理器,嵌入式领域有Cavium推出的基于MIPS架构的多核处理器。从主机系统到通讯网络,用户对业务处理要求的永无止境,决定了向多核技术发展将是一个不可逆转之路。多核带来了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更高的计算密度,为网络安全设备的性能发展点燃了一盏明灯。
对于UTM产品,性能损失问题在全世界都不是秘密。由于UTM往往肩负防火墙、网关防病毒、URL过滤、内容过滤等多种功能,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UTM产品,大部分都采用x86架构,硬件平台的结构决定了性能下降的必然性。用多核CPU的UTM设备,可以将防火墙、VPN、防病毒功能、反垃圾邮件、URL过滤等众多产品功能集成于一个设备,实现比现有UTM设备更多的防御功能;基于多核CPU的构架能够有效地解决X86架构和ASIC架构导致的性能降低的问题;降低了成本,使管理更方便、简单;在编程、灵活性、软件开发周期及开发费用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国内外有多家将多核技术运用在全系列UTM产品上的安全厂商,为了避免性能损失问题,最低端的百兆产品也使用了多核架构。这样的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安全体验,保证一台设备拥有多种安全功能的同时不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对于客户来说,选择UTM这样的一体化设备,既降低了单点故障的风险,在多核架构的基础上又能保证设备处理性能,可以说是性能价格比很高的安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