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有1000名学生,235人住在A宿舍,333人住在B宿舍,432人住在C宿舍。学生们要组织一个10人的委员会,试用下列方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
(1) 按比例分配取整数的名额后,剩下的名额按惯例分给小数部分较大者。
A:235 * 0.01 = 2.35
B:333 * 0.01 = 3.33
C:432 * 0.01 = 4.32
由以上可知:A宿舍分配3个人,B宿舍分配3个人,C宿舍分配4个人。
(2) 课件中的Q值法。
分配第i个名额 |
A宿舍 |
B宿舍 |
C宿舍 | |||
QA |
名额数 |
QB |
名额数 |
QC |
名额数 | |
4 |
30080 |
1 |
55444.5 |
1 |
93312 |
1+1=2 |
5 |
30080 |
1 |
55444.5 |
1+1=2 |
31104 |
2 |
6 |
30080 |
1 |
18481.5 |
2 |
31104 |
2+1=3 |
7 |
30080 |
1+1=2 |
18481.5 |
2 |
15552 |
3 |
8 |
9204.17 |
2 |
18481.5 |
2+1=3 |
15552 |
3 |
9 |
9204.17 |
2 |
9240.75 |
3 |
15552 |
3+1=4 |
10 |
9204.17 |
2 |
9240.75 |
3 |
9331.2 |
4+1=5 |
由以上可知:A宿舍分配2个人,B宿舍分配3个人,C宿舍分配5个人。
(3) d’Hondt方法:将A,B,C各宿舍的人数用正整数n=1,2,3,…相除,其商数如下表:
|
1 2 3 4 5 |
A B C |
235 117.5 78.3 58.75 … 333 166.5 111 83.25 … 432 216 144 108 86.4 |
将所得商数从大到小取前10个(10为席位数),在数字下标以横线,表中A,B,C行有横线的数分别为2,3,5,这就是3个宿舍分配的席位。
你能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吗?
用各宿舍人数同除以1,2,3…..而取其商较大的,商较大则说明其被除数越大,则说明该数在总共和里面所占有的比例较大。该方法和比例方法类似,但克服了比例方法中因小数变动而引起的名额不规则变动。,但是在各部门每个席位所代表的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对席位代表的平均人数值较大的一方来说存在着不公平,而且D’Hond~方法不能衡量“不公平” 的大小。
如果委员会从10人增加至15人,用以上3种方法再分配名额。
I.按比例分配:
A: = 3.525; B: = 4.995; C: = 6.48;
即A宿舍分配4个名额,B宿舍分配5个名额,C宿舍分配6个名额。
II.按Q值法分配:
分配第i个名额 |
A |
B |
C | |||
QA |
名额数 |
QB |
名额数 |
QC |
名额数 | |
11 |
9204.17 |
2 |
9240.75 |
3+1=4 |
6220.8 |
5 |
12 |
9204.17 |
2+1=3 |
5544.45 |
4 |
6220.8 |
5 |
13 |
4602.1 |
3 |
5544.45 |
4 |
6220.8 |
5+1=6 |
14 |
4602.1 |
3 |
5544.45 |
4+1=5 |
4444.3 |
6 |
15 |
4602.1 |
3+1=4 |
3696.3 |
5 |
4444.3 |
6 |
即A宿舍分配4个名额,B宿舍分配5个名额,C宿舍分配6个名额。
III.按d’Hondt方法分配:
|
1 |
2 |
3 |
4 |
5 |
6 |
7 |
|
A宿舍 |
235 |
117.5 |
78.3 |
58.75 |
47 |
39.2 |
33.57 |
|
B宿舍 |
333 |
166.5 |
111 |
83.25 |
66.6 |
55.5 |
47.57 |
|
C宿舍 |
432 |
216 |
144 |
108 |
86.4 |
72 |
61.71 |
|
即A宿舍分配3个名额,B宿舍分配5个名额,C宿舍分配7个名额。
将3种方法两次分配的结果列表比较。
|
10人 |
15人 | ||||
A |
B |
C |
A |
B |
C | |
按照惯例 |
3 |
3 |
4 |
4 |
5 |
6 |
Q值法 |
2 |
3 |
5 |
4 |
5 |
6 |
d’Hondt |
2 |
3 |
5 |
3 |
5 |
7 |
(4) 你能提出其它的方法吗?用你自己提出的方法分配上面的名额。
将D’Hondt法和Q值法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分配资格以解决“不公平”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
1)第1个名额给人数最多的部门,设为甲部门。
2)根据D’Hondt法中的P/i值依次确定第2,3,…个名额的分配资格部门,直到已有2个部门有分配资格为止,并且有一个部门只有一个名额,设甲乙部门已具备分配资格。
3)下面每增加一个名额,则重复如下步骤,直至丙部门具有分配资格为止。设 > 。
a)如果 > > ,则丙具备分配资格。
a)如果 > > ,则丙仍不具备分配资格;甲、乙运用Q值法,确定这一名额给甲还是给乙。
b)如果 > > ,且甲部门的Q值比乙部门的Q值大。这一名额都该给甲。
c)如果 > > ,且乙部门的Q值比甲部门的Q值大,这一名额给丙。
(m、n分别为已分给甲、乙的名额数)
4)当丙部门也具备分配资格时,余下名额则按Q 值法分配。
首先给C宿舍分配一个名额。根据下表:
|
1 2 3 4 5 |
A B C |
235 117.5 78.3 58.75 … 333 166.5 111 83.25 … 432 216 144 108 86.4 |
C、B各自再分得一个名额。即此时C有2个名额,B有1个名额,A没有名额。
PA > > ,则A分得一个名额,即此时C有2个名额,B有1个名额,A有1个名额。
分配第i个名额 |
A宿舍 |
B宿舍 |
C宿舍 | |||
QA |
名额数 |
QB |
名额数 |
QC |
名额数 | |
5 |
27612.5 |
1 |
55444.5 |
1+1=2 |
31104 |
2 |
6 |
27612.5 |
1 |
18481.5 |
2 |
31104 |
2+1=3 |
7 |
27612.5 |
1+1=2 |
18481.5 |
2 |
15552 |
3 |
8 |
9204.1667 |
2 |
18481.5 |
2+1=3 |
15552 |
3 |
9 |
9204.1667 |
2 |
9240.75 |
3 |
15552 |
3+1=4 |
10 |
9204.1667 |
2 |
9240.75 |
3 |
9331.2 |
4+1=5 |
即A宿舍分配2个名额,B宿舍分配3个名额,C宿舍分配5个名额。
利用该方法,如果有15人分配名额,在此题中同有10人分配名额过程差别就多了下表:
分配第i个名额 |
A宿舍 |
B宿舍 |
C宿舍 | |||
QA |
名额数 |
QB |
名额数 |
QC |
名额数 | |
11 |
9204.1667 |
2 |
9240.75 |
3+1=4 |
6220.8 |
5 |
12 |
9204.17 |
2+1=3 |
5544.45 |
4 |
6220.8 |
5 |
13 |
4602.1 |
3 |
5544.45 |
4 |
6220.8 |
5+1=6 |
14 |
4602.1 |
3 |
5544.45 |
4+1=5 |
4444.3 |
6 |
15 |
4602.1 |
3+1=4 |
3696.3 |
5 |
4444.3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