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Scratch编程趣味课:不插电编程和计算机对话[图]:
过去的一周,冉爸和一家棒球夏令营合作,给一群无拘无束的小帅哥带去了编程趣味课。每天,这些7,8岁的小家伙在棒球场上挥洒汗水之后,又满心好奇地和冉爸玩起互动游戏,接受任务挑战,走进编程的趣味世界。
接下来几天,冉爸把活动内容和心得体会整理出来,欢迎大家转发和评论。
第一天:和计算机对话很简单
(在准备上课前,冉爸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生肖星座猜猜看”的小游戏,哈哈哈,很快就知道了这些小家伙的生肖和星座)
教学目标:简单理解什么是编程:用“约定好”和“准确的”语言向计算机传达指令,由计算机执行相应的指令。
教学方式:用“不插电编程”的教学方式,和小朋友玩“复制不走样”的游戏,让孩子们意识到,和计算机交流需要用“约定好”和“准确的”语言。
冉爸观察了许多少儿编程的课程,往往第一节课就是从学习动作、事件、控制类积木块开始。可是,7,8岁的孩子并没有主动从生活中抽象出编程思维,我们应该搭一个思维的梯子,而不是把梯子那一头的东西直接塞给他们;同时,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
另外,很多少儿编程课一上来就把移动、转向、等待等语句作为知识点,把熟练使用这些语句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其实大可不必。如果观察孩子们在ipad上玩游戏,他们并不需要记忆如何操作角色,如何使用道具。从游戏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只要让孩子觉得这款游戏“好玩”就行了。那我们教孩子编程,难道不是思考“如何让孩子觉得编程好玩”吗?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计算思维。(后面几天,冉爸观察到,这些孩子可以轻松地总结出他们使用过的积木块。)
因此,冉爸尝试让孩子们在第一次接触编程的那一刻产生“好玩”的联想,在游戏中体会编程思想。
教学过程:
1.“复制不走样”游戏:5人一组,分成两组。小组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