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is介绍
Codis 是一种Redis集群的实现方案,与Redis社区的Redis cluster类似,基于slot的分片机制构建一个更大的Redis节点集群,对于连接到codis的Redis客户端来说, 除了部分不支持的命令外,与连接开源的 Redis Server 没有明显的区别, 客户端代码基本需要进行修改,Codis-proxy会根据访问的key进行slot的计算,然后转发请求到对应的Redis-server,对于客户端来说,中间的codis-proxy是不可见的,因此根据客户业务的需要,可以使用codis构建大规模的Redis 服务,或者仅仅是用于把请求分担多个Redis-server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与业界著名的twproxy相比,除了支持Redis的转发,coids还支持不停机的数据迁移,使用户可以在容量或者吞吐量要求有变化时,轻松进行节点的增减,本文主要对codis的迁移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个可行的优化点。
本文是基于codis3.0版本。
(图片来自网络)
Codis迁移实现原理
Codis-dashboard在启动时,运行了4个后台线程(goroutine),包括后台redis状态同步、proxy状态同步、slot事件处理、sync事件处理,并提供了slot相关的RestFUL API进行slot与Redis-group归属关系的定义、迁移的定义和触发。
如下结构定义一个slot与Redis-group的归属关系和迁移关系,GroupId表示索引为Id的slot所属的redis-group,而Action用于表示一次迁移,Action.TargetId表示该slot要迁移的目标redis-group的Id,Action.State表示迁移的状态,主要有Pending、Preparing、Prepared、Migrating、Finished几种状态。
type SlotMapping struct {
Id int `json:"id"`
GroupId int `json:"group_id"`
Action struct {
Index int `json:"index,omitempty"`
State string `json:"state,omit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