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学习笔记(深入 三 环境搭建 分片)

本文深入探讨MongoDB分片技术,介绍如何通过分片解决大数据量存储问题,包括分片的基本概念、架构组成(ShardServer、ConfigServer、QueryRouters)、配置步骤及实践案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何应对大数据量的存储

当MongoDB的数据量不断增长,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请求量过大。垂直扩展价格过于昂贵。可以考虑MongoDB的分片技术。

分片意味着什么

基本思想就是把集合切分为小块,分散到各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只负责管理一部分的数据集合。
MongoDB提供Mongos作为路由器,进行管理分片和数据的对象关系。
对于客户端来说无需知道数据的存放位置,只需访问路由器即可。

Shard: N多个服务器
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块,实际生产环境中一个shard server角色可由几台机器组个一个replica set承担,防止主机单点故障

Config Server: 至少一个服务器
mongod实例,存储了整个 ClusterMetadata,其中包括 chunk信息。

Query Routers: 至少一个服务器
前端路由,客户端由此接入,且让整个集群看上去像单一数据库,前端应用可以透明使用。

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布端口

Shard Server 1:27020
Shard Server 2:27021
Shard Server 3:27022
Shard Server 4:27023
Config Server :27100
Route Process:40000

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代码无需更改,只需要修改连接接口为Mongos即可。

  • 启动多个shard server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0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1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2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3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log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020 --dbpath=/www/mongoDB/shard/s0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s0.log --logappend --fork
....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023 --dbpath=/www/mongoDB/shard/s3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s3.log --logappend --fork
  • 启动config Server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config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100 --dbpath=/www/mongoDB/shard/config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config.log --logappend --fork

注意: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像启动普通mongodb服务一样启动,不需要添加—shardsvr和configsvr参数。因为这两个参数的作用就是改变启动端口的,所以我们自行指定了端口就可以。

  • 启动route process
/usr/local/mongoDB/bin/mongos --port 40000 --configdb localhost:27100 --fork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route.log --chunkSize 500
  • 添加shard节点
[root@100 shard]# /usr/local/mongoDB/bin/mongo admin --port 40000
MongoDB shell version: 2.0.7
connecting to: 127.0.0.1:40000/admin
mongos> db.runCommand({ addshard:"localhost:27020" })
{ "shardAdded" : "shard0000", "ok" : 1 }
......
mongos> db.runCommand({ addshard:"localhost:27029" })
{ "shardAdded" : "shard0009", "ok" : 1 }
  • 添加分片
mongos> db.runCommand({ enablesharding:"test" }) #设置分片存储的数据库
{ "ok" : 1 }
mongos> db.runCommand({ shardcollection: "test.log", key: { id:1,time:1}})
{ "collectionsharded" : "test.log", "ok" : 1 }

设置分片时,需要从集合里面选一个键,用该键的值作为数据拆分的依据。这个键称为片键(shard key)。

{department:"IT",name:"zhangsan"},
{department:"HR",name:"lisi"},
{department:"SUPPORT",name:"zhaowu"}

以该数据为例,表示的是职员名字以及所在的部门,假若我们设置部门(department)为片键,那么第一片可能存放名称以字母A-F开头的部门,第二片存放名称以GP开头的部门,第三片存QZ,如此类推。随着添加或者删除片,MongoDB会重新平衡数据,使每片的流量都比较均衡,数据量也在合理范围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