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正则化求导问题

L1正则化在机器学习中产生稀疏解,但因其非连续可微性导致优化困难。文章介绍了Proximal Algorithm作为次梯度优化的替代方案,详细阐述了Proximal Operator的定义和算法过程,以及它如何与SGD相区别,特别强调了Lipschitz连续性的要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L1正则化求导问题

在实现机器学习算法时,最常用的是L2正则化,因为L2正则化有连续可微的性质,易求导。但L1能产生稀疏解,而且稀疏解的泛化能力会比较好,不过由于L1正则化并不是处处连续的,所以优化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
对于目标函数不是连续可微的情况,可以用次梯度来进行优化,但次梯度存在两个问题:

  • 求解慢
  • 通常不会产生稀疏解

次梯度定义:次梯度次导数

此时可以用 Proximal Algorithm 对L1进行求解。

Proximal Algorithm

定义如下:
f:RnR{ +} f : R n → R ∪ { + ∞ } 为凸函数,那么凸函数的 上镜图(epigraph) 定义为:

epi f={ (x,t)Rn×R|f(x)<+} e p i   f = { ( x , t ) ∈ R n × R | f ( x ) < + ∞ }

是非空的闭凸集,其 effective domain
dom f={ xRn|f(x)<+} d o m   f = { x ∈ R n | f ( x ) < + ∞ }

即, f f 的取值范围为有限个的一组点。

上镜图(epigraph)意为在函数图像之上。一个用途是用来联系凸集合凸函数的。即,一个函数为凸函数,当且仅当其上镜图是凸集。

proximal operator Prox f : R n R n 的定义:

proxf(v)=argminx(f(x)+12xv22) p r o x f ( v ) = arg ⁡ min x ( f ( x ) + 1 2 ‖ x − v ‖ 2 2 )

或 者

proxλf(v)=argminx(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答用户关于L1正则化如何使权重稀疏化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L1正则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L1正则化正则化项是权重向量的绝对值之和,也就是$||w||_1 = \sum |w_i|$。优化过程中,这个正则化项会引导模型将某些权重压缩为零,这是因为它倾向于让不重要的权重趋近于零[^1]。 接下来,我需要理解为什么L1正则化能够导致稀疏性。引用中提到,L1正则化是L0正则化的最优凸近似,而L0正则化直接计算非零权重的数量,但因其NP难问题,难以求解。L1正则化作为凸优化问题更容易处理[^2]。这说明L1正则化在保持稀疏性的同时,避免了计算上的困难。 然后,我需要分析L1正则化的梯度下降过程。根据引用[3],L1正则化的梯度更新涉及符号函数sign(w),这会导致每次更新时,权重会被减去一个固定量(与学习率和正则化系数有关)。这种更新方式与L2正则化的线性缩放不同,会使得部分权重逐渐趋近于零,尤其是当权重本身较小时,可能会直接变为零。 引用[5]中的几何解释也很有帮助。在优化过程中,最优解可能出现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即某些权重为零的位置。例如,当损失函数的梯度与正则化项的梯度方向不同时,参数更新的方向会使得某些权重被“挤压”到零,从而实现稀疏性。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点整合成一个清晰的解释,涵盖原理、数学推导和实现机制。同时,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的实现步骤,比如如何在代码中应用L1正则化,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可能还需要比较L1和L2正则化的不同,以突出L1的特点。例如,L2正则化通过平方项对权重进行缩放,不会导致稀疏性,而L1的绝对值项则允许部分权重完全为零。此外,特征选择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点,可以提到引用[3]中提到的稀疏性用于特征选择。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需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比如数学证明、优化算法(如坐标下降)、具体代码实现等。</think>### L1正则化如何使权重稀疏化至零? #### 1. **基本原理** L1正则化通过在损失函数中添加权重向量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惩罚项,引导优化过程将不重要的权重压缩至零。其目标函数为: $$ J(w) = \text{原损失函数} + \lambda \sum_{i=1}^n |w_i| $$ 其中$\lambda$是正则化强度系数,控制稀疏化程度。 #### 2. **数学机制** - **梯度下降中的更新规则** 对权重$w_i$求导时,L1正则项的导数为$\text{sign}(w_i)$。因此,权重更新公式为: $$ w_i \leftarrow w_i - \eta \left( \frac{\partial \text{原损失}}{\partial w_i} + \lambda \cdot \text{sign}(w_i) \right) $$ 当$|w_i|$较小时,每次更新会以固定步长$\eta \lambda$向零靠近,直至变为零[^3]。 - **几何解释** 在参数空间中,L1正则化的约束区域是菱形(二维)或多面体(高维)。最优解更容易出现在这些几何体的“顶点”或“边”上,对应某些权重为零的情况(如图示)[^5]。 #### 3. **实现稀疏化的关键步骤** 1. **选择合适的$\lambda$**:$\lambda$越大,稀疏化越强,但可能损害模型性能。 2. **优化算法调整**:使用如**坐标下降法**或**近端梯度法**,显式处理不可导的绝对值项。 3. **软阈值操作**:在更新权重时,对接近零的值进行截断。例如,当$w_i$满足$|w_i| \leq \lambda$时,直接将其置零[^4]。 #### 4. **代码示例(Python)**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l1_regularized_gradient_descent(X, y, learning_rate=0.01, lambda_=0.1, epochs=1000): n_samples, n_features = X.shape w = np.zeros(n_features) for _ in range(epochs): y_pred = X.dot(w) gradient = X.T.dot(y_pred - y) / n_samples # 原损失梯度 w = w - learning_rate * (gradient + lambda_ * np.sign(w)) # L1正则化项 w = np.where(np.abs(w) < 1e-6, 0, w) # 软阈值截断 return w ``` #### 5. **实际应用场景** - **特征选择**:通过稀疏化自动筛选出重要特征,简化模型。 - **压缩感知**:在信号处理中利用稀疏性恢复原始信号。 - **轻量化模型**:减少神经网络中不必要的连接权重。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