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表,也有称为智能电表。本文从用户需求角度,介绍了电表智能化的趋势所在,同时介绍了智能电表的通信技术趋势。
1.概述
提到智慧电表,很多人可能会说这都提了有十几年了。确实,对于电表智慧化这个确实也有些发展年头了,但是感觉都没有形成特别大的爆款,究其本质原因是用户的需求不够刚。
2.需求痛点
先看下非智能电表有哪些潜在的痛点:
- 1)电表分散,不集中,安装环境有很大差别。
- 2)传统电表需要人工抄表,人员工作强度高,管控设备有限,效率低下,数据精准度不够。
- 3)在供电故障时,人工巡检方式导致运维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影响用户工作生活。
- 4)存在人为私改电表或私接电源窃电的风险。
- 5)后付费方式时逃电方式难以追回资金,而后付费需要用户提前很多资金垫付,运营操作不灵活,难以适合多种不同场景的用电需要。
这些问题使得智能电表(智慧电表)概念一经出来就得到了重视,也有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为了解决后付费的问题,而采用了IC卡的方式,即IC卡电表。为了解决抄表难的问题,也采用了比如电力载波,485等处理方式。这些新的处理方式,虽能满足集中部署场景中的要求,但是难以覆盖所有场景,尤其是对安装部署维护有一定要求的场景就较难胜任。
结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对智能电表的用户进行分类并梳理其需求核心点,这里主要分为三类:
- 1)国网内的用户,即电表由各大电网提供
*a)统一安装、维护管理,用电安全,设备需要完全可控
*b)数据精确,定期获取电量数据,支持冻结电量查询
*c)用电量数据采集分析便于全网用电调控
*d)支持多种费控方式 - 2)非国网的企业用户(大B)
*a)如果是制造型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各参数要求较多的电表设备,不一定需要支持费控功能。
*b)如果是服务类型的企业,也不一定要求参数条件很高的设备。这些都是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切换
*c)运维便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