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器模式和组合模式
什么是迭代器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基于迭代器的扩展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模式,迭代器的常用方法是hasNext()和next()方法,前者判断有没有下一个元素,后者表示取出下一个元素,在Java集合框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所有集合的超类Collection实现了Iterator接口:public interface Collection extends Iterable
也就是说,所有的集合类都可以通过迭代器来进行迭代,一般获取迭代器的方法是集合的对象名“.iterator()”就可以得到一个迭代器对象,然后就可以通过迭代器进行迭代。
显示迭代和隐式迭代:上述的一种获取迭代器的方法是一种显示迭代器,就是我们已经实例化了迭代器的对象,而隐式迭代器是通过for循环来实现的:for(int a: array){} 。类似于这种结构,第一部分是其中的元素类型,第二部分是遍历的集合对象。这两种方式在实际上都是迭代器。
迭代器模式的优点:迭代器的特点是它只负责遍历集合,而不关心集合的具体内容,给迭代器一个集合的引用就可以了,这有利于迭代器的代码与集合的赋值代码解耦。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1、同层:迭代器可以实现整合不同的集合,在同一个方法中打印所有持有的集合的信息,使用方法很简单,在一个打印的方法中实例化每个集合的迭代器然后循环打印即可。
2、不同层:迭代器可以以一段稳定的代码实现对有包含关系的集合的递归访问。这也是它和组合模式的结合应用,在后面我们会介绍它和组合模式的结合,因为两种模式一般同时出现,相辅相成。
什么是组合模式:组合模式就是指通过集合来对元素进行包含,并且允许多层的包含关系,利用组合模式,可以实现对有包含关系的多层次的集合的管理。这样说似乎很抽象,我们只要记住一个例子就可以理解组合模式了。比如一个菜单的例子,一个总菜单下可以有多个子菜单,每个子菜单也可以有它们的子菜单,一层层下去,每个菜单都有自己的集合,其中每个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一个集合。
迭代器模式和组合模式的合作:按照上述的菜单的例子,当我们获得了一个有多层嵌套的集合关系时,如何去遍历,此时就需要用到迭代器,组织一段迭代器的代码,实现递归调用,顶层菜单调用可以打印出它的所有的下属菜目,用一个子菜单来调用这个方法可以打印出属于它的子菜目。前提是子菜单和顶层菜单都实现了一个相同的接口。
利用组合模式和迭代器模式实现鸭群
所有鸭子都实现这个接口,都有鸭叫这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Quack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quack();
}
三种实现了该接口的鸭子类:
public class RedHeadDuck implements Quackable{
public void quack() {
System.out.println("Quack");
}
}
public class DuckCall implements Quackable{
public void quack() {
System.out.println("Kwak");
}
}
public class RubberDuck implements Quackable{
public void quack() {
System.out.println("Squeak");
}
}
鸭群类(注意,它也实现了鸭叫的接口):
public class FlockOfDucks implements Quackable{
ArrayList<Quackable> array;
public FlockOfDucks(){
array=new ArrayList<Quackable>();
}
public void add(Quackable duck){
array.add(duck);
}
public void quack() {
Iterator<Quackable> iterator=array.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Quackable duck=iterator.next();
duck.quack();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uckCall duckCall=new DuckCall();
RedHeadDuck redHeadDuck=new RedHeadDuck();
RubberDuck rubberDuck=new RubberDuck();
FlockOfDucks flock=new FlockOfDucks();
flock.add(rubberDuck);
flock.add(redHeadDuck);
flock.add(duckCall);
FlockOfDucks flock2=new FlockOfDucks();
RubberDuck rubberDuck1=new RubberDuck();
RubberDuck rubberDuck2=new RubberDuck();
RubberDuck rubberDuck3=new RubberDuck();
RubberDuck rubberDuck4=new RubberDuck();
flock2.add(rubberDuck1);
flock2.add(rubberDuck2);
flock2.add(rubberDuck3);
flock2.add(rubberDuck4);
flock.add(flock2);
flock.quack();
System.out.println("+++++++++++++++++++++++++=");
flock2.quack();
}
}
输出:
**上面的代码实现了什么效果呢?**先建了一个鸭群的集合,加入了三只鸭子;然后又建了一个鸭群,加入了四只鸭子;再把这个鸭群加入到了第一个鸭群中,作为一个子集。输出第一个鸭群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印出所有的鸭子,输出第二个鸭群的时候,我们只能打印出第二个鸭群。这就是迭代模式和组合模式的好处,我们可以轻易获得任一层的子菜单而不用修改迭代器代码。最后再简单分析一下迭代的代码:
public void quack() {
Iterator<Quackable> iterator=array.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Quackable duck=iterator.next();
duck.quack();
}
}
如果调用这个quack()方法的是一个包含若干鸭子的集合,迭代器就会打印出每只鸭子的叫声;而如果其中有一个鸭子的子集,就会调用这个子集的quack()方法,相当于又重新进入了这个方法,不过这次得到的迭代器是这个子集集合的迭代器,迭代的是这个小鸭群的所有鸭子。如果有更多地层级,原理也都一样,一层层递归下去就是了。不管有多少层次,给它一个顶层鸭群的引用,调用quack()方法,就能打印出所有鸭子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