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当前人工智能安全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基础理论、技术实现和治理评估的完整体系。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整体认知。
| 研究方向类别 | 具体研究领域 | 核心焦点 |
|---|---|---|
| 🔬 技术与模型安全 | 对抗性攻击与防御 | 提升模型在对抗样本下的鲁棒性-1-5。 |
| 数据与隐私保护 | 保护训练数据及模型参数中的隐私-1-5。 | |
| 模型可解释性与公平性 | 增强AI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7。 | |
| 🛡️ 应用与系统安全 | AI系统自身安全 | 确保AI系统(如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可靠与安全-2。 |
| 基于AI的网络安全 | 利用AI技术增强传统网络防御-8。 | |
| 🌐 治理与评估 | 安全评估与对齐 | 评估模型行为,使其与人类价值观对齐-4-5。 |
| 可信治理与透明度 | 构建AI治理框架,评估系统透明度-4。 |
🔬 技术与模型安全
这一层面关注AI模型本身的内在安全属性,是构建可信AI的基础。
-
对抗性攻击与防御:研究如何通过精心构造的输入(对抗样本)欺骗AI模型,并相应开发防御技术。具体包括对抗性攻击,如图像中添加人眼难以察觉的噪声导致模型误判;后门攻击,在训练数据中植入特定触发器,使模型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异常-5;以及防御技术,如通过对抗训练提升模型鲁棒性,或检测对抗样本-1。
-
数据与隐私保护:旨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同时,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关键技术有联邦学习,实现"数据不出域,模型共同练"-5;差分隐私,在数据或模型更新中添加精心控制的噪声-5;同态加密,允许在加密状态下直接处理数据-3;以及成员推理攻击与防御,研究如何判断某个数据点是否属于训练集,并防御此类隐私攻击-5。
-
模型可解释性与公平性:致力于让AI的决策过程从"黑箱"走向"透明"。研究包括通过算法解释模型的决策依据,以及检测和消除模型因训练数据偏差而产生的歧视,确保其对不同群体的公平性-7。
🛡️ 应用与系统安全
这一层面关注AI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
AI系统自身安全:确保AI在物理世界中的安全可靠运行。例如,在物理AI(如自动驾驶、机器人)领域,研究如何通过可达性分析等方法,确保系统能预见并避免不安全状态-2。同时,多模态与具身智能安全也日益重要,关注当AI模型能同时理解文本、图像并控制物理实体时,产生的复杂安全风险-4。
-
基于AI的网络安全:反过来利用AI作为工具,赋能传统网络安全领域。例如,利用AI进行恶意软件智能检测-1、漏洞挖掘(如模糊测试技术)-1和攻击溯源-1,提升网络防御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 治理与评估
这一层面关注对AI系统的宏观度量、引导和规制。
-
安全评估与对齐:核心是确保AI系统的目标与行为符合人类价值观和利益。模型对齐技术(如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旨在让AI的行为与人类意图保持一致-4。同时,需要建立全面的安全评测基准(如M3-SafetyBench),从内容安全、鲁棒性、价值观等多个维度量化评估模型安全性-5。
-
可信治理与透明度:涉及AI安全的社会与制度层面。包括研究模型水印与溯源技术,以追踪AI生成内容的来源并防止滥用-1-4;构建透明度评估框架,衡量AI系统在可解释性、文档完备性等方面的表现-4;以及探讨全球AI治理方案,应对超级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全球性挑战-4。
💡 如何选择研究方向
面对如此广阔的领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进行选择:
-
如果你是理论研究者:技术与模型安全方向中的对抗攻击基础理论、隐私保护密码学算法、可解释性理论等,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功底。
-
如果你是工程应用人员:应用与系统安全方向更为适合。你可以研究自动驾驶的感知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AI防护,或开发实用的隐私计算系统。
-
如果你关注交叉学科:治理与评估方向极具潜力。它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公共政策、法律、伦理和经济学,需要复合型知识。
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全景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