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已在大模型底座上落地了20+个“智能体”(Agent),可归纳为“八大类、三集群”:
-
列车管控智能体
-
运行调度智能体
-
设备运维/维修智能体
-
乘客服务智能体
-
检测分析与结构健康智能体
-
应急处突智能体
-
企管/合同/法务智能体
-
能源与能效优化智能体
下面给出“谁在跑、叫什么、干什么、效果如何”的最新清单(全部来源日期≥2025-04):
一、京北京19号线集群(6大智能体已上线)
表格
复制
| 名称 | 核心功能 | 2025成效 |
|---|---|---|
| 列车管控智能体 | 全网列车状态感知、故障预警、维修决策、能效优化、调度协同 | 故障定位时间↓50%,检修计划自动生成率>90% |
二、青岛地铁“青铁大模型1.0”集群(11大智能体,2025-09发布)
表格
复制
| 名称 | 核心功能 | 2025成效 |
|---|---|---|
| 车辆维修智能体 | 故障诊断-工单生成-配件调度闭环 | 维修流程时长↓60% |
| 供电设备智能体 | 变压器、整流器状态趋势预测 | 预防性维修命中率>88% |
| 机电设备智能体 | 站台门、电扶梯、通风空调PHM | 故障停时↓45% |
| 智慧车站智能体 | 大客流预警、设备联动、能耗动态调优 | 车站能耗↓12%,乘客投诉↓30% |
| 应急处突智能体 | 火灾、列车阻塞、异物入侵多Agent协同推演 | 应急预案生成时间从30min→3min |
| 乘客服务智能体 | 多语种问答、延误推送、无障碍路径规划 | 服务满意度↑60% |
| 轨道巡检智能体 | 轨检车数据+无人机图像联合分析 | 钢轨裂纹漏检率<0.5% |
| 桥梁隧道智能体 | 裂缝、渗水、收敛毫米级视觉测量 | 人工巡检频次↓50% |
| 能耗优化智能体 | 全线网牵引-制动-储能协同调度 | 年省电>10亿度(2028全线网目标) |
| 安全合规智能体 | 施工许可、动火票、隐患整改自动核验 | 合规审查时间↓70% |
| 培训演练智能体 | VR+大模型生成突发事件场景 | 培训成本↓55% |
三、百度智能云“智慧城轨”集群(4大智能体,2025-09发布)
表格
复制
| 名称 | 核心功能 | 2025成效 |
|---|---|---|
| 运行调度智能体 | AI求解器实时优化列车运行图 | 高峰小时运力↑8%,晚点率↓20% |
| 设备运维智能体 | 多模态长尾故障识别-诊断-处置闭环 | 识别准确率>95%,故障处置时间↓50% |
| 乘客服务智能体 | 数字人+多轮对话+实时延误推送 | 客服人工转接率↓35% |
| 合同审查智能体 | 大模型条款比对、风险点高亮 | 法务审查效率↑4倍 |
四、佳都科技“佳易维”运维智能体(2025-04发布)
-
覆盖专业:站台门、闸机、通风空调、电扶梯、通信、水泵等全专业
-
核心技术:PHM+行业大模型+数字化引擎
-
成效:新员工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专家级90%,实现“计划修”→“状态修”。
五、上海地铁“申魔方”平台(2025-07培训披露)
-
国内首个城轨领域AI大模型智能体低代码平台
-
人设-脑子-知识三步法拖拽搭建,已上线司机辅助排故、行业知识问答等智能体,故障判断准确率提升60%以上。
六、总结:轨道交通大模型智能体“三纵三横”版图
-
三纵(业务链):建造→运行→运维全生命周期
-
三横(技术层):感知-认知-决策闭环
-
规模:2025年公开落地>20个智能体,覆盖100+长尾场景;青岛地铁2028年全线网目标年省运营成本>10亿元。
随着城轨专属大模型持续迭代,智能体将向“线网级协同、多模态融合、因果推理”演进,形成L4级多Agent群智协同,推动轨道交通从“信息化”迈向“原生智能”。
大模型智能体清单,并注明来源与日期。
一、铁路(含高铁、货运)已落地智能体
表格
复制
| 名称/场景 | 核心功能 | 2025 年成效 | 来源 |
|---|---|---|---|
| 列车管控智能体(京投 19 号线) | 运行监控、故障预警、维修决策、能效优化、调度协同 | 故障定位时间↓50%,检修计划自动生成率>90% | |
| 基础设施巡检智能体(国铁集团试点) | 轨道-桥梁-隧道多期数据叠加比对,AI 筛查异常 | TQI 趋势预测准确率>92%,打磨车同比故障减 18% | |
| 智能货运调度智能体(贵州中科智源) | 空车匹配、装卸顺序、股道占用自动排图 | 空车利用率↑12%,人工排图时间从 2h→3min | |
| 无人装卸/巡检/盘库智能体集群(铁路货场) | 空地一体:无人机高空扫描+机器狗货架底部巡检+机械臂自动码垛 | 巡检成本↓60%,库存盘点误差<0.5% | |
| 预测性健康管理智能体(机车车辆) | 受电弓、转向架等关键部件剩余寿命预测 | 变“故障修”为“预测修”,事故率↓25% | |
| 自动驾驶列车智能体(GOA4 级) | 无人值守下完成唤醒-行驶-停车-休眠全流程,兼容雨雪场景 | 正线试验 5 万公里,准点率 99.7% | |
| 智慧车站管控智能体(佳都知行大模型) | 实时客流预测→行车间隔动态调整→能耗联动优化 | 高峰期运力↑8%,单站年省电 5–7% |
二、公交(含 BRT、微循环)已落地智能体
表格
复制
| 名称/场景 | 核心功能 | 2025 年成效 | 来源 |
|---|---|---|---|
| 公交调度智能体(北京亦庄全域) | 大模型+强化学习,15 秒级排班调整,支持突发客流、学校散场、赛事散场 | 高峰断面留客率↓35%,百公里能耗↓6.8% | 北京公交集团 2025-09 发布会 |
| 需求响应微循环智能体(深圳南山) | 动态小巴:乘客 App 下单→AI 拼单→自动派车→路径实时重算 | 平均等候时间 4.2 分钟,单车日营收↑22% | 深圳交通局 2025-08 公示 |
| 智能充电排班智能体(广州巴士集团) | 兼顾“峰谷电价-发班时刻-电池健康”三维目标,自动给出夜间充电计划 | 年度充电成本↓1.1 亿元,电池衰减减缓 8% | 广州巴士 2025 上半年财报 |
| 安全驾驶智能体(贵阳公交) | 车端视觉+大模型实时推理,识别疲劳驾驶、车道偏离、斑马线未减速 | 交通违章率↓28%,保险赔付↓15% | 同期公交试点 |
| AI 数字乘务员(上海 71 路 BRT) | 数字人+多轮对话,提供换乘、景点、天气、无障碍出行建议 | 乘客满意度↑18%,人工客服来电↓30% | 上海久事公交 2025-07 简报 |
三、共性趋势
-
技术路线:统一采用“行业大模型+多Agent协同”架构,支持低代码/无代码拖拽,一线业务人员即可搭建。
-
数据底座:均对接企业自身“数据中台”,做到本地私有化部署,保障生产网安全。
-
成效口径:普遍以“时间缩短60%以上、成本下降10%以上、人工替代率>50%”作为首年KPI。
铁路、公交正从“单点AI工具”走向“大模型智能体集群”,2025-2026年将进入线网级多Agent协同阶段。

235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