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工智能在设备智能运维和能源管理与行车调度这两个方面的应用,被实践证明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方向。
下面这个表格整理了这两个高性价比场景的核心信息,你可以快速了解:
| 应用场景 | 核心价值 | 关键技术 | 实际成效 |
|---|---|---|---|
| 设备智能运维-8-1-3 | 将人力从重复、繁重的日常巡检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实现从"故障修"到"预测修"的转变。 |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 | - 替代人工日检:人工智能日检系统已具备替代人工日检的能力-8。 - 效率与成本优化:青岛地铁通过应用,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同时成本降低超30%-1-3。 |
| 能源管理与行车调度-4-5 | 在保证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和资源分配,显著降低电费等刚性成本。 | 运筹优化算法、智能决策、车地实时通信、自动驾驶 | - 降低空驶成本:有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将空驶成本降低了50%-4。 - 提升运营效率:上海地铁通过智能调度,实现了全网秒级响应的调度能力,让线路高效联动,准点率趋近100%-5。 |
🔧 设备智能运维
-
为什么它性价比高:传统的设备检修依赖工程师频繁地进行人工巡检,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因疲劳产生疏漏。人工智能系统,例如轨道车辆新型日检系统,通过在轨旁安装综合传感器以及配置巡检机器人,自动采集车辆外观信息并识别健康状态-8。这种方式可以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次投入,长期受益,能将技术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复杂的故障诊断和策略优化。
-
实际应用案例:中车青岛四方所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轨道车辆新型日检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其已具备替代人工日检的能力-8。青岛地铁也将设备运维作为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首批应用场景之一,上线了相应的智能体,有效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1-3。
⚡ 能源管理与行车调度
-
为什么它性价比高:能源成本,尤其是电力消耗,是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一笔巨大刚性支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列车运行图、牵引供电、车站能耗等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例如,杉数科技的智慧交通AI决策解决方案,通过优化车辆与线路的匹配、能源布局等,成功帮助客户年运营成本降低超过3000万元-4。
-
实际应用案例:上海地铁通过构建"数字大脑",利用车地实时通信与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行的精准控制与高效调度,将"准点"从目标变为"常态"-5。这种系统级的优化,在不显著增加硬件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提升效率实现了巨大的节能降本。
💡 如何选择与落地
对于运营方来说,在选择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
问题导向,聚焦痛点:优先考虑那些人力投入多、重复性高、成本压力大或者对安全运营影响显著的环节。设备巡检和能源管理正好切中了"降本"和"增效"两大核心诉求。
-
数据基础是关键:人工智能应用离不开数据。确保目标场景具备必要的数据采集条件(如传感器、摄像头)且数据质量较好,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
小步快跑,验证价值: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全线路改造。可以选择一条线路或一个车站作为试点,先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成功后再逐步推广。青岛地铁就是先在6号线上进行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应用尝试-6。
| 应用场景 | 解决的核心痛点 | 关键技术/产品形态 | 实测效果 |
|---|---|---|---|
|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1-3-6 | 设备故障预警难,维修依赖人工经验,运维成本高。 | 行业大模型(如青岛地铁大模型-1-6、中车"斫轮·九章"-3-8),通过数据分析和语音交互提供维修建议。 | 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成本降低超30%-1-6。 |
| 行车调度与能源管理-4-10 | 运营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突发状况响应慢。 | AI决策平台优化运行图;列车自动驾驶-4;5G车地实时通信-4。 | 实现秒级响应的精准调度-4;有方案实现年运营成本降低超3000万元-10。 |
| 智能票务与乘客服务-2-5 | 票务系统不互通,安检、问询效率低,乘客体验待提升。 | 多制式融合检票闸机-2;智能安检/咨询机器人-5;AI数字员工客服-5。 | 实现"一码通行"-2,提升安检、问询效率-5,优化乘客体验。 |
🔧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这个方向性价比高的核心在于,它能将技术人员从重复性的日常巡检和繁重的故障诊断中解放出来,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测”,直接提升效率并降低人力与物料成本。
-
行业大模型应用:如青岛地铁通过部署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实现了运营效率提升超40%、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60%、成本降低超30%的成效-1-6。据测算,待其大模型应用体系全域覆盖后,在506公里线网规模下,预计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超过10亿元-1-6。
-
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中车发布的“斫轮·九章”大模型,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车辆医生”-3-8。它不仅能实时监测车辆的健康状态,还能在系统检测到异常时,让工作人员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快速获取根因分析、维修建议甚至备件清单,极大提升了决策效率和维修精度-3-8。
⚡ 行车调度与能源管理
轨道交通是能耗大户,通过AI优化运行策略,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硬件改造的前提下,直接降低电费等刚性支出。
-
智能调度与自动驾驶:以上海地铁为例,其通过构建数字化调度大脑,并基于车地实时通信与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对全线网秒级响应的精准指挥-4。这套系统能在突发状况下快速干预,保障列车“分秒不差”的高效运转-4。
-
能源管理与资源配置:有服务商提供的智慧交通AI决策解决方案,通过运筹优化技术,在车辆与线路匹配、能源布局等方面进行全局优化,成功帮助客户将空驶成本降低了50%,并实现年运营成本下降超过3000万元-10。
🎫 智能票务与乘客服务
这方面的应用往往单点投入不大,但能直接提升乘客通行效率和体验,是“小切口、大效益”的典范。
-
票务融合:推出的“多制式融合检票闸机”,成功攻克了国铁与地铁票务系统独立的难题,支持一卡通、乘车码、身份证等多种方式通行-2。未来乘客仅凭“一卡一码”,即可无缝穿行于市郊铁路与城市地铁之间,极大提升了换乘便捷性-2。
-
智能服务与安检:地铁在多个车站部署了智能安检机器人,它们能自主识别行李、对携带液体的乘客进行提醒,并指引快速安检-5。同时,智能客服中心、多语种客服终端等“AI数字员工”的应用,也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乘客体验-5。
💡 如何选择与落地
对于运营方来说,在选择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AI驱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与节能调度

11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