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硕士论文如何通过盲审 博士、硕士论文盲审通关攻略:从细节到全局的全面指南

博士和硕士论文通过盲审至关重要,目前论文撰写难度越来越大,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撰写如下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目录

博士、硕士论文盲审通关攻略:从细节到全局的全面指南

1 题目 

2 格式

3 摘要

4 引言和正文的撰写

4 .1 第一章引言

4.2 正文内容

5 全文总结

6 参考文献

7 已发表的成果

8 反复修改

9 研究方法创新性和实用性

理解研究问题和目标

文献调研与分析

跨学科融合

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实践验证与反馈

结合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

一、盲审流程概述

二、前三看

1. 看题目

2. 看页数

3. 看框架

三、中四看

1. 看摘要

2. 看图表

3. 看结论

4. 看格式

四、后三看

1. 看逻辑

2. 看方法

3. 看内容

五、总结

六、论文盲审

专家最在意什么?

1. 格式

2. 态度

3. 工作量

4. 创新性


博士、硕士论文盲审通关攻略:从细节到全局的全面指南

在学术研究的征程中,博士、硕士论文盲审无疑是一道关键关卡。能否顺利通过盲审,不仅关乎学位的获取,更是对研究者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论文质量的全面检验。结合自身经验与深度思考,本文旨在为正在撰写或即将提交论文的同学们提供一份详尽、实用的盲审通关指南,助大家在盲审中脱颖而出。

1 题目 

要反应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最好) 不能太大 不能字数太多(一般不超过20个字数)

如题目  基于SVM的方法赋能研究,缺少研究对象

 航空公司驾驶行为关键技术研究 (缺少研究方法)

港口智能化技术研究(太大)

如何通过题目反应很多的工作量 信息量很重要 需要作者深度考虑 凝练总结 全文内容 毕竟题目是文章的研究

题目是论文的门面,更是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一个好的题目应具备明确性、具体性和信息丰富性,精准反映研究对象、方法及成果。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虽涵盖了研究方法,但若能进一步体现应用领域或核心创新点,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方法研究”,则更能凸显研究价值与特色。避免题目过大或过泛,如“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范围宽泛,缺乏针对性,难以让评审专家快速把握论文核心内容。同时,题目字数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 20 字为宜,以简洁明了为原则。

2 格式

按照学校的要求调整 字体 字号 标题 副标题的要求 公司 行间距

特别注意图的清晰度要足够 图的行下文行间距要统一 

公式的字体(中英文要统一)公式中反应变量的字符需要斜体

居中 的图像 表格等,一定要设置统一 不要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页眉页脚要标注对,

在每一章节的第一页要确保在奇数页,如果这一章的页面不恰当,需要增加空白页(我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字数页码(字数要达到学校要求,页码注意目录 中英文摘要的页码和正文的页码是不一致的)

最好在生成pdf的时候自动生成一个目录引导,这样子评审专家不需要挨个翻整个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很重要)

障整体文章的美观性 不要出现不好看的格式内容 这样子打打降低了自己文章质量 是血亏损啊

格式规范是论文质量的基础保障,也是对评审专家的尊重。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调整字体、字号、标题、行间距等格式细节。例如,通常一级标题采用较大字号且加粗,与正文内容形成鲜明区分;正文文字保持一致的字号与行间距,确保阅读流畅性。图片清晰度至关重要,模糊的图片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与可读性。所有图表统一居中设置,并合理安排图的行下文行间距,使其在页面中布局美观、协调。公式中变量字符斜体规范,中英文字体统一,避免出现字符格式混乱现象。页眉页脚标注完整准确,包含论文标题、作者姓名、页码等必要信息。注意每一章节首页应在奇数页,若出现章节页码错误,需及时调整,可通过增加空白页等方式修正。字数与页码需符合学校要求,中英文摘要页码与正文页码独立编排。生成 pdf 时自动生成目录引导,方便评审专家快速定位论文各部分内容,提升评审效率。整体上,保障论文格式美观大方,避免格式错误降低论文质量。

3 摘要

  摘要很关键,是评审专家必要看的 这一个地方不要高度重视 务必特别凝练总结

首先要说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目标是什么?

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要讲解清楚 让大家和评审专家知道你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摘要的句子要写完整  不要说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再比如缺少主语 谓语等严重的错误

还有就是用词不到的地方,这个也要避免

关键词 凝练 从摘要和题目中提出来 

 英文摘要翻译要规范 不要出现低级的语言错误

摘要是论文的微型缩影,是评审专家快速了解论文核心内容的关键部分。撰写摘要时,务必确保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简洁。首先明确阐述研究问题与目标,使读者迅速知晓研究方向与意图。接着简要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突出方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强调研究成果的价值与意义。例如,“本研究针对 [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创新方法] 的解决方案,通过 [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在 [特定指标] 上较传统方法提升 [X]%,为 [研究领域] 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避免出现语句不通顺、缺少主语或谓语等低级错误,同时注意关键词的凝练提取,从摘要与题目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词汇作为关键词,一般 5 个以上为宜。英文摘要翻译需规范准确,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确保国际评审专家也能清晰理解论文内容。

4 引言和正文的撰写

4 .1 第一章引言

很关键,要求研究思路或者总体架构图 这个是审稿专家必须要看的,这俩面一定要把全文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展示出来,最好是递进的研究逻辑关系,这样子的逻辑是最好不过的

引言 还要写1、背景和意义

这一部分要有图 能突出现状背景的内容,突出文章的可读性

说明白意义,也就是研究的必要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其他人都是怎么研究的,给本文带来的启发,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本文需要研究

3 现在存在的问题或者你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 

4 研究思路 /研究路线/研究框架(很关键 要把图画的美观 要有逻辑性和完整性)

5 章节安排和本章小结

引言是论文的开篇之作,起着引领全文、奠定基础的关键作用。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引用权威数据、最新研究成果等,说明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本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诊断方法存在 [具体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本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例如,“国外在 [研究方向] 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如 [学者姓名] 提出的 [研究成果],但在 [具体问题] 上仍存在研究空白;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如 [学者姓名] 对 [研究内容] 进行了深入探索,然而对于 [研究难点] 尚待进一步解决。” 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或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明确研究目标与方向。研究思路、路线与框架部分,绘制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架构图,直观展示论文各章节内容安排与逻辑关系,如采用 “引言 - 理论基础 - 方法设计 - 实验验证 - 结论与展望” 的逻辑体系,使评审专家快速把握论文整体脉络。章节安排与本章小结部分,简要介绍各章节主要内容,并对引言部分进行总结,强调研究问题、目标与方法,为后续章节展开奠定基础。

4.2 正文内容

每一章的内容 重视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

开头要说明白 研究背景 当前问题 现状痛点(建议问题只有一个) 然后需要采取什么的方法 实现什么目标 

然后说重要的方法 说方法的时候 需要说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个方法,传统方法存在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清楚本文采取此类方法的原因

然后说实验过程 实验要详实 准确 具备可复制性和可重复性,最好能在公开数据或者公开资源上进行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本章总结 在凝练下本章采取什么方法实现了什么功能,达到了什么目标,用数据说话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主体,每一章的开头与结尾都至关重要。开头部分明确本章研究背景、当前问题与现状痛点,建议聚焦单一核心问题,以便深入探讨与解决。例如,“在大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加密技术在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时逐渐暴露出 [具体问题],因此,本章旨在研究一种基于 [创新方法] 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以应对 [具体挑战]。” 阐述重要研究方法时,详细说明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对比传统方法的不足,突出本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创新性。例如,“与传统数据挖掘算法相比,本研究采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处理大规模复杂数据时,能够自动提取数据特征,避免人工特征选择的主观性与局限性,从而提高数据挖掘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过程部分,详实准确地记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确保实验具有可复制性与可重复性。建议在公开数据集或资源上进行实验验证,以便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与借鉴。例如,“本实验采用 [公开数据集名称] 进行验证,该数据集包含 [数据类型与数量],通过对比 [评价指标],本研究方法较传统方法在 [具体指标] 上提升 [X]%,充分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本章总结部分,凝练概括本章所采用的方法、实现的功能与达成的目标,用数据说话,强化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与说服力。例如,“本章提出的优化算法在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将计算效率提高了 [X] 倍,为 [研究领域] 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5 全文总结

 总结和摘要不一样

总结需要用总结的口吻 说明白作者得到了哪些重要结论性结果,可以供后来的读者借鉴思考

同时,还要说明白展望 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内容

全文总结部分,与摘要相互呼应但各有侧重。以总结性口吻深入阐述作者所获得的重要结论性结果,强调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对学科领域的贡献。例如,“本研究针对 [研究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研究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在 [多个评价维度] 上均优于现有技术,有效解决了 [实际问题],为 [学科发展] 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同时,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合理展望,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设想与建议,激发后续研究者的灵感与探索欲望。例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本研究方法有望进一步优化与拓展,如在 [潜在应用领域] 进行深入应用,或与其他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为解决更复杂的 [研究问题] 提供可能途径。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非常非常重要

一定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去写

比如姓在前名在后等 ,需要进行统一安排  不要出现一会名字在前 一会名字在后

全文按照顺序列出参考文献

字体字号行间距要保持正确

参考文献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严谨性与研究深度。严格遵循学校或学科规定的引用格式,如 APA、MLA、Chicago 等,确保文献引用规范、准确、统一。例如,在 APA 格式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出版年份、书名、期刊名称等信息需完整准确排列。避免出现文献格式混乱现象,如一会儿名字在前、一会儿名字在后。全文参考文献按照顺序依次列出,与文中引用一一对应,方便读者查阅与核实。字体、字号与行间距保持与正文一致,确保整体美观性。同时,注意已发表成果中的参考文献格式统计,保持论文整体引用风格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7 已发表的成果

也要注意已发表内容中,其参考文献的格式也要统计

8 反复修改

要找到几个朋友反复读你的文章 然后你自己反复修改完善,直到没有歧义为止。

论文撰写完成后,反复修改是提升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邀请导师、同学、朋友等不同背景的人员阅读论文,从专业性、逻辑性、语言表达、格式规范等多个角度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例如,导师能从学术深度与研究方法角度给出专业指导,同学可从同行视角发现潜在问题,朋友则能以非专业读者身份指出表述不清或晦涩难懂之处。针对反馈意见,认真反思与修改,不断完善论文内容与形式,直至论文无明显歧义与错误,达到逻辑严谨、内容充实、表达流畅、格式规范的高质量标准。

9 研究方法创新性和实用性

确保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理解研究问题和目标

  • 深入剖析问题本质:对研究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核心本质和关键要素。例如,在研究如何提高某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时,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的特征,还要考虑现有诊断方法的局限性、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 明确目标导向:清晰地定义研究目标,并确保研究方法能够直接服务于这些目标。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且有时限(SMART 原则)。比如,目标可以是“在一年内,通过新方法将某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 10%”。

文献调研与分析

  • 广泛查阅文献:全面、系统地检索和查阅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等。这有助于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已有的研究方法,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并为创新提供基础。例如,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现有系统在电池均衡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 对比分析找差距: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这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创新提供思路和方向。比如,在分析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时,发现某些算法在处理特定类型图像时存在准确率低、训练时间长等问题,从而尝试提出改进的算法或新的方法。

跨学科融合

  • 借鉴其他学科方法:关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展,将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例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可以借鉴材料科学中的纳米技术,开发新型的药物载体或生物传感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数据规律。

  • 组建跨学科团队: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合作,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 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方法的性能、效率或适用性。例如,对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新的特征提取方式或优化算法参数,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和速度。在比如改进现有的调研方法 算法模型等,使得现有的模型数据效果更好更强。

  • 提出新的方法或技术:在深入理解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这可以是基于新的理论假设、模型构建或技术手段的创新。例如,提出一种基于量子计算的新算法,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或开发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制备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实践验证与反馈

  •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或实际应用对所提出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实验设计应合理、科学,能够充分反映方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数据分析应客观、准确,能够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例如,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时,通过实验室小试、中试等实验阶段,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验证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

  • 用户反馈与应用效果评估:如果研究方法涉及到实际用户或应用场景,应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和应用效果评估。用户的实际体验和意见可以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方法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开发一款新的移动应用时,通过用户测试和市场反馈,了解用户对应用功能、界面设计、使用体验等方面的评价,据此对应用进行优化和改进。

结合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

  • 了解行业需求和痛点:与相关行业的企业、机构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实际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和面临的痛点问题。这有助于将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确保方法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例如,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了解他们在汽车轻量化设计方面的技术需求和难点,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和方法开发。

  • 模拟真实应用场景: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模拟真实的应用场景,对研究方法进行测试和验证。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调度算法时,可以利用交通模拟软件或实际交通数据,模拟城市交通流量和路况,测试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调度效果和性能表现。

------------------------------------------------------------------------------------

------------------------2025  7 5更新----------------------------------------------------------

一、盲审流程概述

真实的审稿流程是由粗到细、反复阅读的过程。例如,第一遍可能用5分钟浏览,第二遍10分钟,第三遍则可能花费一小时,逐步深入。

二、前三看

1. 看题目

  • 明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创新性和结论性内容。

  • 题目应言简意赅,体现核心研究内容,避免冗长。

2. 看页数

  • 页数反映工作量,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建议不少于7万字。

  • 不要为了凑字数而降低质量。

3. 看框架

  • 框架即目录,需设计好一级、二级标题,展示内容、创新性和结论的逻辑关系。

  • 通过目录让审稿人快速抓住研究逻辑和框架。

三、中四看

1. 看摘要

  • 摘要应全面概述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结论和创新性。

  • 注意不要有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低级问题。

2. 看图表

  • 用图表直观展示不好说明的问题或核心创新性内容。

  • 图表质量要高,避免像素低、模糊或标注错误。

3. 看结论

  • 结论需明确创新点或工程应用意义。

  • 宁缺毋滥,避免凑结论。

4. 看格式

  • 按照学校模板要求,做好面子工程。

  • 做好字体、字号、行间距、标题、图表名称、参考文献格式等表面功夫。

四、后三看

1. 看逻辑

  • 检查局部内容的逻辑性,有无自相矛盾之处。

2. 看方法

  • 看论文研究方法是否有理论性、设计问题或原理性错误。

3. 看内容

  • 检查问题引出、表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凸显。

  •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逻辑性,以及各章节具体内容等。

五、总结

盲审的关键在于前三看和中四看,这些阶段奠定了审稿意见的基础。后三看主要是为了提供更详细的支撑性依据和挑毛病。

六、论文盲审

专家最在意什么?

1. 格式
  • 格式不能有问题,像字体、字号、段落、行距、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都要严格按照学校提供的模板来调整,务必做到规范美观,让专家一看就觉得你态度认真。

2. 态度
  • 目录:要花时间调整目录,体现各章节的安排逻辑。

  • 逻辑:每章开头应介绍该章与前后章的关系及主要内容,避免章节生硬堆积。

  • 国内外研究现状:按问题分类介绍文献,而非按时间顺序,且介绍内容要与本文研究内容对应,体现逻辑性,并且最好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得到现在文献存在哪些问题,进而引出咱们文章撰写的主要方向。

3. 工作量
  • 字数:硕士论文建议4万字以上,至少不能少于3万;博士论文建议7万字以上。

  • 章节:硕士论文主体章节应有三章;博士应有五章(建议按此处理,避免一章内容过多)。

  • 水字数建议:可在绪论的研究现状部分详细扩充,但要注意逻辑性和相关性;在结果部分,对数据的分析和图片的解释说明可详细展开以增加字数。

4. 创新性
  • 专家期望的创新

    • 机制性创新(揭示新现象或完善背后机制解释)

    • 工程应用类创新(解决工程问题或推动问题进展)

    • 从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应用创新(方法应用在新问题上)

    • 修正创新(对理论或方法进行修正,如考虑更多因素、简化等)等方面挖掘。

  • 挖掘创新的方向

    • 摘要、结论、每一章的引言和小结等部分明确指出创新点,避免藏着掖着。

    • 可在大论文中提及自己发表的小论文的期刊、题目、期刊号等信息,若导师有含金量较高的基金,也应明确写出,这可能会让审稿专家在评判时有所忌惮。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您可以更好地准备和通过论文盲审。

论文盲审是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考验,但只要我们在题目拟定、格式规范、摘要撰写、引言构建、正文内容、全文总结、参考文献引用以及反复修改等各个环节精心打磨、用心雕琢,就能极大提高盲审通过率。希望以上攻略能为大家提供实用指导,助力各位学子顺利通过盲审,圆满完成学业,迈向学术与职业发展的新高度。在学术探索的旅程中,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次创作,让知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最后,祝愿每一位努力拼搏的学者都能在学术道路上收获满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交通上的硅基思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